广告位

湖南2022高考语文平均分多少(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平均分)

2022高考语文押题信息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022高考语文押题信息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天青色等烟雨”道出青花瓷一色难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种色彩?中国画为什么又称为丹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之中推崇青色?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

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又可以是李白《将进酒》中“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黑;还可以是王安石《次韵景仁雪霁》中“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的黄绿色。为何古人有时会将“苍、蓝、碧、翠、绿”统称为“青”?其实并非古人不识色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

中国画古时又称丹青,所谓丹青主要是指朱砂和石青二色。古时作画,由于色彩种类和绘画技法的限制,朱砂和石青最为常用,所以又用丹青来泛指图画。青、绿二色在汉代之后广泛运用于绘画领域,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佛教艺术的传入。从现存魏晋时期的敦煌壁画中,能够看到大量石青、石绿被运用于描绘山石、树木和佛像的服饰。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山石、树木仍可见敦煌壁画中树石之身影。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将青色发展到极致的门类则是“青绿山水”,自展子虔创青绿山水样式后,中国画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因此展子虔又被誉为“唐画之祖”。而习展子虔的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二人,更是将青绿山水推到了盛唐画坛最受欢迎的绘画门类,后人将二人合称为“大小李将军”,并称李思训为山水画“北宗”之祖。在青绿山水画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谓家喻户晓,此画卷长近12米,气势辽阔,画中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又有林木村野、舟船桥梁、亭台楼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将秀丽山河绘于一卷,所用石青和石绿二色可谓山水的灵气所在。

青,在工艺品中,当属青花瓷最为出名。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方文山在歌曲《青花瓷》中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道出了古时天青色的青花瓷是一色难求。青花瓷上色的青料品类十分的讲究,大致有回青、浙青、陂唐青、石青、珠明料、苏麻离青等。由于青料的选择不同,最后呈现的青色存在一定差异。现通过考古发现,青花瓷自唐就有,经千年不衰,如今更是成了中国瓷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品类之一,足可见青色在中国受喜爱的程度之深。

传统服饰当中青色的运用同样十分常见。清代青色系服饰的色彩种类大致有蓝色、月白、品月、宝蓝、石青、绿色、碧色、缥色、青莲、雪青、元青、苍青。但是由于织物容易腐坏,保存难度较大,清代以前的织物保存完好的较少,对服饰色彩的研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仍可以从古代人物画中找到青色服饰的具体形制。例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能够看到穿碧色、石青、绿色、缥色的侍女、乐伎和舞姬;《宋仁宗后坐像轴》中身穿正青色翟衣的皇后。

青,在先秦时期被儒家归类为五正色之一,五正色即青、赤、黄、白、黑,在此基础上将青赋予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之中“仁”的象征含义。“仁”作为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品性之一,被中国人保留至今,而“青色”也跟随着“仁”在思想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说文解字》和刘熙的《释名》之中“青”又分别被解释为“青,东方色也”和“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古人为何要将色彩与方位时空相互联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和中国古代为农耕文明有关。

《尔雅·释天》中将“春”又称为“青阳”,这是“青”与“春”产生的一次直接性关联。“青”具备泛指性和模糊性,是“青色系”的统称,同时又象征“四时”之中的春,所以古人将踏春称为“踏青”,而非“踏绿”。

青色为何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在于青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织造在经纬之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

(摘编自余智鹏的《青色为何受国人青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为了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就将苍、蓝、碧等统称为青。

B.中国的传统绘画在有了青山绿水的样式后,才呈现出富丽堂皇的局面。

C.青花瓷的“青”各有不同,由于其文化内涵的不同,青料分为回青、石青等。

D.“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既象征“四方”的东方,也象征“四时”的春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论证条理清晰,首尾呼应,逐层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

B.文章用《诗经》《劝学》等论据,论证了“青”在古代诗文中大多以叠词形式出现。

C.文章通过古代人物画中的服饰研究,论证中国传统服饰中的青色运用十分常见。

D.文章论证选材广泛,从文学、艺术、文化等方面论证了中国人对“青”的青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青、石绿对山水灵气的表现,使中国古代青山绿水画《千里江山图》富有韵味。

B.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出土的工艺品、服饰、画作等去研究“青”的具体颜色种类。

C.“青”跟中国农耕文明有关,它既是一种色彩,也是一种蕴含东方审美的精神特质。

D.中国人喜爱青色,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气象台数据显示,2020年6月1日以来,南方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截至7月12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达403毫米,超过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成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同期最多。

国家气候中心将2020年长江流域强降水的暴雨持续时间、暴雨强度两个指标与1998年和2016年强降水进行分析比较,长江流域主雨带降水量在1998年超过700毫米,在2016年是580毫米,在2020年从1月1日到7月15日是600毫米。从降水范围看,1998年是全流域暴雨,2020年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江地区,与2016年相比范围较广,但比1998年的降水范围相对小一些。因此综合分析研判显示,2020年长江流域的暴雨和1998年相比较弱,但比2016年强。

(摘编自《新京报》)

材料二: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河流洪水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泥石流和溃坝洪水等。河流洪水之中的山洪是让中国最为头疼的一个方面,我国受山洪灾害影响的区域非常大,有386万平方千米,涉及近3亿人、2 076个县,洪涝灾害人员伤亡中有70%都是由山洪灾害造成的。

海岸洪水主要由大气扰动、天文潮、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形成的暴潮造成,大致可分为天文潮、风暴潮、海啸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质特性差异很大。如果沿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向西南画一条斜线,将国土分作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导致,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融冰、融雪和局部地区暴雨导致。此外,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对局部河段造成灾害。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建设和开发会改变自然排水系统,造成全新的洪水风险。这是因为建筑、停车场和道路的建设导致了吸收暴雨、飓风和热带风暴等带来的多余雨量的土地面积减少。

另外,发展农业,扩大耕地,修筑堤防,围湖造田,与水争地,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滞洪水的场所不断受到限制,自然蓄洪能力日趋降低;加上山丘地区土地的大量开垦利用,山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居民点、城市、交通道路的形成等,都不断改变着地表状态,使洪水的产生和汇流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加重了洪水的危害程度。

(摘编自网络)

材料四:

现有的适应气候变化和降低灾害风险的战略,主要包括硬措施和软措施。硬措施包括强化蓄水设施、气候防护基础设施,以及通过引入耐淹和耐旱的农作物品种来提高农作物韧性。软措施包括洪水和干旱保险、预报和预警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能力建设(教育和认知)等。

通常情况下,硬措施和软措施共同发挥作用。例如,城市规划可以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排水系统,提供安全储存洪水的空间,以提高抵御洪水风险的能力。因此,城市发挥着“海绵”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水侵袭造成的损失并将雨洪作为资源进行利用。

社交媒体和移动电话服务之类的现代通信方法,是提升通信和预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干旱和洪水监测系统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性别平等纳入主流决策过程中,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是减少灾害风险战略的关键要素。需要进一步做好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的机构间协调,特别是跨境流域,目前全世界大多数的跨境流域管理仍然碎片化。

(摘编自2020年《世界水发展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截至2020年7月12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已经超过2016年和1998年同期,但通过其他的指标对比来看,2020年长江流域的暴雨并不是历史最强的。

B.从材料二可知,我国自1998年以来,因洪涝灾害倒塌房屋的数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洪涝灾害受灾面积仍有波动。

C.从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来看,前二十年每年受到的损失明显比近十年受到的损失低,其中1989年为最低。

D.河流洪水可分为很多种,其中山洪灾害对我国影响最大,影响区域大,涉及人口多,并且造成的人员伤亡在洪涝灾害人员伤亡中也是最多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及地质特性差异很大,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两侧的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有明显差别的。

B.近年城市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自然排水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洪灾,所以现代城市和农业发展要科学规划。

C.目前应对灾害风险主要有硬措施和软措施两方面,这两方面措施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不可能单方面对自然灾害产生影响。

D. 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进一步做好相关机构间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跨境流域,但目前这一方面工作没有进行。

6.材料一、材料三及材料四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昆明记(节选)

于坚

昆明的夏天黄昏特别漫长,下午在市中心的翠湖公园喝茶,是享受之一。泡上一壶,几个朋友坐在柳荫里面,一人躺在一把藤椅上。天气凉爽爽的,风吹柳摇,满世界像是开着天然的大空调。几个朋友,说一下话,喝几口茶,一个个呆呆地看着阳光的影子在树上移动,想当然认为,阳光都是洒在叶子朝着它的一面,却发现树叶的底部也有光辉,原来是从水面上反射上来的,并且又再照亮了树叶下面的人。那阳光从树冠慢慢地向下溜,犹如刮胡子的刀片,到六点钟的时候,连树根那里都会灿烂起来,树顶却阴郁了。湖水里面飘满天上的晚霞,金色池塘,几只野鸭子在其间游来游去,公园里面到处是紫气。偶尔可以见到两个人,还在下象棋。有四个男女,还在搓麻将。

一个朋友说,走,吃饭去了。就出了公园,顺湖边走到叫红灯笼的那一家,进去就有一桌刚刚空掉、杯盘狼藉的桌子,伙计马上收拾干净,摆上几套新的碗筷,又沏上好茶,就点菜。点菜也不照菜谱,而是直接到厨房里去,那里各种生菜熟食已经摆好,想吃什么点什么。长得像大赤包的老板娘亲自为你介绍每样菜的做法。就点了腌莲花白炒小腊肉、蒸茄子芋头花、大理雕梅扣肉、清水苦菜、豆花鲤鱼、老奶洋芋几样。够啦,老板娘说,莫浪费,不够么又点。

当其时也,昆明到处在吃,有的地方,一条街都是桌子,跑堂的都搞不清自家的桌子是哪几张。吃什么的都有,宣威老火腿、广东烧腊肉、湖南毛家菜、四川乡巴佬、山东大饼、过桥米线、烧豆腐……吃烧豆腐这种东西最好玩,食客全部围着火塘,火塘上架个铁条的烧烤架,底下是泥炭火,上面烤上建水运来的小方块的臭豆腐,烤到冒油,蘸着作料吃。作料分干湿两种,湿的,配卤腐汁、芫荽、辣椒、酱油等;干的,配干辣椒粉、盐巴、味精、花椒粉等。食客只管坐下就吃,不需报数,卖烧豆腐的姑娘,一边翻烤着豆腐,一边为你计着数。她用若干小碟,每个小碟代表一位客人或者一伙客人,食客想吃哪块夹哪块,你吃一块,她在小碟里面扔一粒干包谷,最后数一下和你结账。

在夜幕降临之际端上来的一桌菜,用不了多少时候,就吃到盘子漏底,还要加两个,一个是油煎八宝饭,一个是芋头煮肉皮,好吃得要命,要命地好吃。管不得那么多了,我再吃一块肥肉。

酒足饭饱,买单的笑笑,走,喝茶去。这回是去花间集,顺着湖边走,都是茶馆,都是坐满在露天里喝茶玩牌的人,夜晚的序曲才结实,第一小节刚刚开始,喝罢茶还要吃些水果,还要找些话讲讲,还要搓搓麻将,看场电影……玩场多了。

这里写的只是昆明千篇一律的日子中的某些细节,如果要写下去的话,那是无法打断的。这种生活过去几百年中一直如此,自从昆明成为一个城市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渐渐地越来越精致讲究夸张罢了。“建都邑,成聚落,心有赖于木石泥工,云南至明洪武年间,移中原之民实滇,故房屋建筑无异于中原。”覆盖屋顶的瓦,外省用的是板瓦,昆明用的是筒瓦,按规矩是皇家巨室才可用筒瓦,因为滇多大风,故明朝“特敕许用”。在五百年间,人们精雕细刻,手工建造了一座到处是画栋雕梁、青砖汉瓦的城市。房屋的细节已经非常讲究,要疏影横斜,要曲径通幽,以使人生更具有诗意。

昆明气候温和,雨水和阳光恰到好处,真是多一分嫌热,少一分嫌冷,仅仅适宜于生命,既不过分奢华,也不过分简朴,不慌不忙。这是一个永远不急着赶到哪里去的城市,从来没有一辆叫做时代的列车在旁边气喘吁吁地催促它,有,可能它也无所谓,让它等着吧。它从来不急着到哪里去报到,对于它来说,营造舒适人生的种种材料都已经足够,它不需要再改造什么,扩张什么,侵掠什么,图谋什么。水草丰美、天空蔚蓝、鲜花阳光、滇池里有生生不竭的鱼虾……正如孙髯翁在大观楼长联中说:“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这是一个对身体而不是对野心有益的城市,它是为人生、为栖居而创造的,它代表了人类建造城市的最朴素的理想。它不是某种文明史或征服史的象征,它不是一个文化上的符号、你唱罢我登台的戏台,它只是大地、花朵、灿烂的阳光、丰饶的物产,只是让人安居乐业的寓所。它是那种最普通、最平庸、仅仅是为了“在着”,为“过日子”建造的城市。

这城市的目的简单得很,就是为了过好每一个日子,按照季节和蔬菜,春捂秋冻,夏天吃蘑菇,中秋尝宝珠梨,春天喝阳春米线,冬日吃羊肉火锅。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怎么写得那么慢,那么不厌其烦,昆明可能最心领神会,他写的就是人们怎样“过日子”噻。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写几个朋友在翠湖公园休闲,用大量的笔墨,对阳光作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在光影变化中描绘出宁静悠闲的生活画面。

B.作者用“气喘吁吁”的时代“列车”,来映衬“从来不急着到哪里去报到”的昆明,凸显出昆明“不慌不忙”的城市品格。

C.文章引用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的语句,意在强调昆明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是一个“既不过分奢华,也不过分简朴”的城市。

D.文章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多用口语和充满地域特点的昆明方言,形成了朴实通俗的语言风格,使文章鲜活真实,亲切自然。

8.本文详细描述吃烧豆腐的情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9.于坚在谈到文学创作时说“像市民一样生活,像上帝一样思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266922.html
1
上一篇省考成绩查询2022(省考成绩查询2023时间)
下一篇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官网(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单招)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