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季模考复盘:
一、做题顺序及时间安排:
数量关系 20分钟
定义判断 8分钟
类比推理 5分钟
图形推理 8分钟
逻辑判断 9分钟
言语理解前30题 20分钟
资料分析 25分钟
篇章阅读 10分钟
常识 10分钟
二、错题复盘
(一)数量关系:
61题:
考点:数列+和差倍比
错哪了:题目条件为“三位同学的图书数量恰好构成等差数列”,默认为必须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依次呈等差数列。
为什么:对题目中等差数列的前后顺序判断存在固化思维
怎么做:通过查找其他模考构造数列相关的题目,发现题干描述只有明确显示高低、大小顺序时才可以固定顺序。
64题:
考点:年龄问题
错哪了:根据条件列出方程算出某人的年龄为分数后不会做
为什么:对自己的思路不自信,觉得可能是因为式子列错了,没有进一步思考年龄为什么是分数。
怎么做:类似需要考虑未出生情况的题目:2022年成都事业单位考试。
65题:
考点:构造数列
错哪了:不会根据余数算总量。
为什么:想着用之前老师教的余数问题的公式,发现套不上,忽略了最简单的方程法。
怎么做:做数量关系题目不要总想着套公式,用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去做题。
67题:
考点:排列组合
错哪了:对需要排列组合的总人数不会计算,总人数知道,告诉通过第一轮的概率,第二轮的概率,算进入排列组合的最终人数。
为什么:没有见过这种题目设置,不会变通。
怎么办:对题目中设置的障碍条件(数列问题对总数的计算、排列组合总人数的计算、排列组合中对男女人数的计算、容斥问题总人数的计算)不要畏惧,一般都很简单,通常通过简单的方程、和差倍比等方式都能计算。
69题:
考点:周期类题目
错哪了:没有思路
为什么:没有学过这种题型
怎么做:根据题目自己做总结。
- 两人出发点时间不一样,先找到共同去的那一天,找的时候注意题目的条件转化:①甲每N天去一次,乙每M天去一次,则两人几天会同时去一次,找M和N的最小公倍数。②“每隔N天”,即每“N+1”天
- 一般时间设置在一个月内,可通过列举法做出来。
75题:
考点:几何+行程
错哪了:图形中有很多弯曲的线段,没有想清楚运行轨迹
为什么:真题中有类似的题目但是忘记了
怎么做:练习同类真题(2019年北京市考第78题)。
(二)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76题:
考点:旋转
错哪了:看不出规律
为什么:都是线段组成的图形,没有任何的提示,之前未出现过这种考法
怎么做:练习了2道与线段有关的旋转考点真题,在线段上加圆圈、箭头(2013年上海市考A类第42题、2018年上海市考B类第37题)。
84题:
考点:图形间关系
错哪了:四个图形的拼接,能感觉到是考图形间关系,观察了相交边的数量、长短,但不属于这些规律。
为什么:创新考法,没有见过
怎么做:练习了2023年广西省考第58题,考察一个图形和其他图形都有公共点,这道题是该题的变形,考的是某一个图形和其他图形都有公共边。
定义判断:
86题:
考点:定义判断中对主体的判断
错哪了:分不清甲基苯是化学物质还是生物。
为什么:不知道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的区别。
怎么做:通过查询百度百科,进行区分:
生物污染:生物是活的,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常见的如细菌、病毒、真菌);化学污染:带有汞、镉、铅、氰化物、有机磷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等成分。
89题:
错哪了:对未来的打算和定义中提到的没有精力去计划以后的事情不相符。
为什么:为了节约时间,看到觉得有些与题干条件没有匹配的高度一致的就选,没有继续往后看,如果看完所有选项是可以选出答案的。
怎么做:以正确率为第一原则,锁定答案后也要适当浏览其他选项迅速验证。
类比推理:
97题:
考点:诗句的拆分
错哪了:看得出是拆分的考点,但是选项拆不出来。
为什么:没有认真分析,匆忙看了一眼。
怎么做:练习了同类真题(国考2021年国考副省级98题)
103题:
考点:做某事的目的
错哪了:不知道冶炼和减少杂质及提取金属的关系,判断不出所给词语间的关系。
为什么:缺少常识。
怎么做:查询所给的词和选项中的不懂的词。
冶炼:一种提炼技术,是指用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减少金属中所含的杂质或增加金属中某种成分,炼成所需要的金属。发生了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加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对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加息的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消费、压抑通货膨胀、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等等。
104题:
考点:交叉
错哪了:对于A对于()相当于()对于B这样的式子,自然而然认为两个空填的词不是同一词性,如果是同一词性是干扰项,一开始就把正确答案排除了
为什么:自己总结的错误思维。
怎么做:练习了同类3道真题(2016年山东省考第90题、2019年甘肃省省考真题第94题、2020年国考地市级第100题)
逻辑判断:
109题:
考点:削弱论点
错哪了:在论点基础上选展开了一个新话题,没有针对原论点削弱。
为什么: 没有按照学的方法去做题,凭借语感选答案。
怎么做:练习了3道同类真题(2014年青海省省考第103题、2020年山东省考第70题、2017年四川省考第80题)
115题:
考点:排列组合中的真假推理问题。
错哪了:题目中有很多“如果,那么”、“或者、或者”等句式,感觉很乱,没有理清关系。
为什么:没有掌握这类题目的做题方法
怎么做:练习了同类型的2道真题。N个人说话,有真有假,可以先找矛盾项。
A且B与或者-A,或者-B 矛盾关系 (本题)
A和B都不与或者A或者B 矛盾关系(2022青海)
A且-B与或A,或者B, 不是矛盾的 (2012上海)
(三)资料分析:
117和134:
考点:环比增长率比较、现期计算
错哪了:均为计算错误,936-735约等于200,当时算成100;增长率计算的时候将9.16%只算到9%,导致后面没有的现期计算有误差。
为什么:时间紧张,进行了粗算,但是没考虑所算的数字比原本的大还是小。
怎么做:利用缩放和扩大练习本题。
123:基期占比
错哪了:题目条件找错,找到了上半年部分数的增长量和占比,实际上题目问的是1-5月的占比情况
为什么:稍微看一眼问题就去材料中找信息,找的时候还没有想好需要哪些信息。
怎么做:反思:先预设所需条件,带着目的去材料中找。
125:
考点:综合题中的占比问题
错哪了:题目条件中的“占比”看成“增速”
为什么:定式思维,以为又像经常设置的坑,即在选项中设置了只告诉增速,不告诉任何量的错误选项,就没有关注具体的字眼。
怎么做:反思:没有任何应该,本来怎么做,每道题都要重新看待。
133:
考点:基期比重
错哪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知道如何计算。
为什么:没有告诉公式就不知道怎么算,不会灵活应对,也没有从字面意思和常识去理解怎么求。
怎么做:反思:一般而言,算某个陌生的比率,题目未告知公式,除了按照基本的理解外,还可以通过后除以前的方式考虑,比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产销率
(四)言语理解:
31:
考点:固定搭配,程度轻重
错哪了:“忧心忡忡”没有办法体现后文所讲的反应过激。
为什么:只注重语感,忽略了提示词,也忽略了感彩。
怎么办:反思:有时候觉得某一空特别合适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虽然可能是通常的表达,但也要注意前后文的提示词。比如表示程度的、表示感彩的。
34:
考点:重点词语对应
错哪了:题目中有提示词“全新的”,所选词汇没有呼应这个词。
为什么:看题太快,凭语感做题
怎么做:反思:逻辑填空题目做题要有依据。
49:
考点:行文脉络-总分
错哪了:纠结的两个选项中有一个多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词,选择了词多的,反而画蛇添足。
为什么:这类选项特征之前没有见过
怎么做:总结本题:中心理解题目不是词越多越丰富,突出重点即可,解释说明修饰的词语在概括题中不需要出现。
60:
考点:概括文章大意
错哪了:篇章阅读,文章有一大半在讲意义,只有最后一段在讲危害,所以选了意义。
为什么:之前没有遇到过这种题目
怎么做:反思:不是篇幅多就一定是重点,看文章落脚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