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29日电(记者吴振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双‘中国鞋’,必须中国制造,因为我们要登的是中国的‘山’;它是‘登山鞋’,因为要登很高的‘山’。我们不仅仅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还要走到历史的制高点——新的文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如是回答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风景这边独好”的提问。
这是一堂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题思政课,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旁听,就连教室过道上也站满了人。吴晓明是这堂课的主讲人。他深入浅出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课后,不少学生评价说,这堂课“新鲜有趣”,让他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大一新生,我原先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基本停留在课本上,但吴老师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复旦大学自然科学实验班2017级本科生朱天寅说,这堂思政课和以前听的不太一样,“很是解渴”。
党的召开后,复旦大学掀起了贯彻落实精神的热潮,学生也普遍渴望更加系统地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积极回应学生期盼,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把精神有机融入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率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雅华说,系列专题课的课程设计紧扣“新的形势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布局”,以复旦大学正在推进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两大工程为契机,通过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的“三集三提”机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确保课程教学取得实效。
据介绍,下学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将列入复旦大学教务处的思政选修课程计划,课程内容将更加系统、成熟,授课形式将采取大班讲授和分组讨论互动相结合,并强调实践调研。同时,复旦大学将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吸纳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授课。
“课程将直面‘95后’‘00后’大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需求以及成长需求,讲好中国故事,帮助青年学生提高理论素养,明确政治方向,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