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意思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意思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意思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意思,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词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
2、还有一层意思是,将士在外随机应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
3、【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4、”司马光·宋·《资治通鉴》:“五十七年(癸卯,前258)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5、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经典战例】春秋时吴王与孙武[2] 的孙子十三篇的使用有点怀疑,孙武用宫女练兵,三令五申后以吴王两个爱妃为首的300宫女仍然嬉闹不听将令,孙武要斩杀领队的吴王两个爱妃,吴王派人持节杖要求赦免。
6、孙武说军中无戏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7、仍斩杀二爱妃,又挑选二名队长继续操练,把300宫女训练像正规部队一样。
8、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赵充国年逾七十,仍督兵西陲,领骑兵不满万人,迅速出师,巧渡黄河,立稳阵脚,作好平定羌乱的战斗准备。
9、到达湟水岸边,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解散羌人各部落联合的计划。
10、这时宣帝已调发六万人准备大战。
11、酒泉太守辛武贤上奏,提出建议:羌人以畜产为生命,现在都已离散,汉军分兵出击,虽不能全诛灭之,只要夺了他们的畜产,掠了他们的妻子,然后退兵,冬天再次出击,大军频繁打击,羌人必定丧胆。
12、宣帝把辛武贤的奏书交给赵充国,命他与校尉以下知羌事者博议。
13、赵充国以为辛武贤之策不妥,他与长史董通年上书权衡利弊后,慎重建议:欲捐、开暗昧之过,隐而勿章,先行先零之诛以震动之,宜悔过反善,因赦其罪,选择良吏知其俗者拊循和辑,此全师保胜安边之策。
14、意思是,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选择了解羌俗的良吏抚慰羌民,这才是万全之策。
15、宣帝将其上书发给群臣议论。
16、公卿议论者都以为先零部落兵马强盛,而且倚仗开部落的协助,难以对付,不先破、开等部落,就无法打击先零。
17、这种意见完全与赵充国之策相反。
18、宣帝于是任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任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发下玺书嘉纳其策。
19、同时发书给赵充国,指责他迟迟不肯用兵,不顾士兵艰苦,不计国家开支;告诉他朝廷已按辛武贤之策行动;命令他“引兵便道西并进,虽不相及,使虏闻东方北方兵并来,分散其心意,离其党与,虽不能殄灭,当有瓦解者”。
20、并说天道顺当,出兵必胜( 由此可见政治家在军事上不一定是行家,中兴英主汉宣帝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可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极端重要性)。
21、赵充国受到皇帝指责,并不放弃己见,他以为将军带兵在外,虽受诏命,只要能安国家,就应按便宜行事。
22、于是上书表面上承认过错,实际上进一步陈述用兵利害,说:侵扰者乃先零羌,而不是羌。
23、“今置先零,先击,释有罪,诛无辜,起一难,就两害,诚非陛下本计也。
24、”先零羌为主谋,深恐汉军到来而羌、开羌背约,如果汉军“先击羌,先零必助之”,以“坚其约,合其党”,这样,必然耗费巨大,旷日持久。
25、最后说:“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已,则开之属不烦兵而服矣”,如果马上进兵,“诚不见其利”。
26、宣帝从谏如流,很快地采纳了赵充国之策。
27、赵充国领兵到了先零羌所在地。
28、先零羌因长久驻于一地,思想上松懈,突然看见汉军大部队到来,抛弃车辆辎重,打算渡过湟水,道路险隘,赵充国缓慢地驱逐之。
29、有人说逐利宜速不宜迟,赵充国说:“此穷寇不可迫也。
30、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
31、”果然,羌人赴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斩首五百多人,获得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多辆。
32、汉军到了羌地区,命令不得烧毁住所损害农牧。
33、羌知道这个消息,高兴地说:“汉果不击我矣。
34、”他们的头领靡忘派人来说:“愿得还复故地。
35、”赵充国报告这个情况,还未得到答复。
36、靡忘亲自前来,赵充国招待饮食,让他回去告谕众。
37、护军以下的军官对这件事都有争议,有说对于这种反虏,不可放他回去。
38、赵充国说:“诸君但欲便文自营,非为公家忠计也。
39、”意思是,你们都是从自己方便考虑,而不是忠于国家的打算。
40、他的话还未说完,答复的玺书已到,命对靡忘以将功赎罪论。
41、后来羌竟不烦兵而平定。
相信通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意思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