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如梦令李清照朗诵,如梦令李清照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如梦令李清照朗诵,如梦令李清照,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李清照作品 如 梦 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①日暮,沉醉②不知归路。
2、 兴尽③晚回舟,误入藕花④深处。
3、 争渡,争渡⑤,惊起一滩鸥鹭。
4、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5、 ②沉醉:大醉。
6、 ③兴尽:尽了兴致。
7、 ④藕花:莲花。
8、 ⑤争渡:怎么渡;争:同“怎”。
9、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迷醉那种快乐而不知道回来的路。
10、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却错误地划进了莲花塘的深处。
11、划呀划,划呀划,划的太急促了,惊得这满滩的白鸥和白鹭,都飞起来了,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12、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13、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14、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15、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
16、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17、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
18、“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19、“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20、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21、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22、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23、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24、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25、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26、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27、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28、 是李清照回忆外游时所作。
29、 【作者简介】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山东章丘)人,宋朝杰出的女词人,也是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
30、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①, 浓睡不消残酒②。
31、 试问卷帘人③, 却道海棠依旧。
32、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④。
33、 【注释】: 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34、 ②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35、浓睡,酣睡。
36、 ③卷帘人:侍女。
37、 ④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38、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39、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
40、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树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41、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42、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43、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44、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45、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46、”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47、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48、”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49、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50、“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51、“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52、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53、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54、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55、“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56、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57、“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
58、“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59、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60、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1、”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62、“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
63、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
64、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
65、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
66、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
67、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68、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69、 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
70、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71、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72、 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
73、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
74、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
75、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76、 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
77、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
78、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
79、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80、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81、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82、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83、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84、”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
85、“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
86、”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87、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88、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89、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90、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1、”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92、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93、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94、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95、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96、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97、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98、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99、“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100、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101、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10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
103、”《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104、”看来皆非虚誉。
105、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106、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107、《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108、”可谓的评。
109、 作者小介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110、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111、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112、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113、母王氏,知书善文。
114、夫赵明诚 ,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115、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116、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117、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118、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119、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120、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121、”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122、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123、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124、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125、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126、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127、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128、”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129、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130、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131、(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132、(《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133、(《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134、(同上书)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少女怀春; 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卿卿我我; 丧偶后的李清照,孤独、寂寞、悲凉的度过下半生。
135、 丧偶后,李清照的诗词大多悲凉凄惨。
136、 鉴赏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花朵凋零的惋惜与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相信通过如梦令李清照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