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原文选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4、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5、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6、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7、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8、扩展资料: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9、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10、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11、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12、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13、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14、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15、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16、 参考资料:谏太宗十思疏——百度百科。
相信通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