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嗟来之食的主要意思,文言文嗟来之食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嗟来之食的主要意思,文言文嗟来之食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
2、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
3、表示做人要有尊严,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
4、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
5、原文:齐大饥。
6、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7、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8、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9、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10、”白话译文: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11、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
12、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13、”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14、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还是可以去吃。
15、”此文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
16、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
17、《礼记》的天道观,反映了先秦儒家天道观发展的大背景,其主要内容集中反映在《中庸》、《礼运》、《乐记》、《郊特牲》等篇中。
18、总的来讲《礼记》中的天道有如下含义:首先,从天的自然义角度看,天可泛化为天地中各种自然现象,和由几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宇宙,而人仍然参与其中。
19、社会必然性有别于自然必然性的根据在于:人是天地的杰作和五行的精华。
20、个我因可进行文化创造,而成为天地间最“贵”者。
21、天对人而言,是神性的超越性的存在。
22、天的超越性有二义:一方面,天虽包含客观必然性,但却不能仅同于客观必然,这是天作为价值源头的性质所决定的,如《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另一方面,尽管人道效法天道,天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线。
23、但对于人而言,天仍然具有其形而上的、同时也是“超验”的一面。
24、虽然,一方面《礼记》贯彻了“天人合一”的思路,如《表记》引《小雅》:“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25、”《孔子闲居》:“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26、作者简介:戴圣,字次君,西汉时人,据据《汉书·儒林传》《广平府志》《归德府志》《客家戴氏族谱》《新泰县志》等古文献均记载其为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27、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
28、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
相信通过文言文嗟来之食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