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孟子资料简介 孟子资料

今天来聊聊关于孟子资料简介,孟子资料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孟子资料简介,孟子资料,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今天来聊聊关于孟子资料简介,孟子资料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孟子资料简介,孟子资料,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2、名丘,字仲尼。

3、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4、先世系宋国贵族。

5、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6、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7、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8、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9、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10、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11、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12、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13、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14、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15、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16、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17、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18、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19、”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20、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21、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

22、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23、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24、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25、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26、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27、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28、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29、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30、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

31、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32、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33、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34、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35、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36、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

37、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

38、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

39、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

40、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

41、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42、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43、 孟子简介 孟子(公元前三七二 —— 公元前二八九年),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 为孔子孙子恩的再传弟子, 是孔子学说文嫡传。

44、曾经游说齐宣王、梁惠王, 宣扬自己的主张, 但没有成功。

45、晚年回到家乡, 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 成孟子七篇, 记录他的学术见解和其言行。

46、 孟子的学说要点 心性论 性善与四端 —— 道德价值的根源 孟子的「性善说」, 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

47、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楚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

48、 因此, 孔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 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 这种自觉是表现於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

49、「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 是与生俱来的。

50、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51、 义利之辨 —— 道德价值的论证 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於自觉心的, 属於人的「本质」, 即所谓人的「性」。

52、人之性, 必有异於禽兽之处, 这种「异於禽兽」的性, 便是「善端」。

53、他指出, 人之所以不善, 是由於受私欲蒙蔽。

54、因此, 人应放弃私利, 以达到社会的公义。

55、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

56、 养气与成德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 以全力扩充存於内心的「四端」, 孟子称之为「尽性」。

57、「尽性」的修养, 培养出浩然之气, 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再以「心志统气」, 控制自己的情感, 便能成德。

58、 道德天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 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 便是「天」, 「天」表现於人, 便是「性」。

59、人苦能有足够修养, 便能知天, 达致「天人合一」。

60、政治思想 民本说 孟子指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 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

61、因此, 天命在於民心而不在於君主, 苦君主无道, 人民便可推翻他; 但若君主有旨, 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62、法先王 孟子主张行仁政, 必须效法先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 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63、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必须先有仁心, 然后方推行仁政。

64、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 乃有「不忍人之政」, 仁政, 是统一天下者必具备的条件。

65、而仁政的具体表现, 就是使家给人民、百姓安乐的王道, 要实行王道, 又要「尊肾使能」。

66、 德治观念 孔子论「仁」, 是自觉的道德; 孟子的「仁」, 则兼具教化的功能。

67、君主应培养出德性, 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 故主张「有德者执政」。

68、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 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 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 缓和社会矛盾, 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 反对霸力服人。

69、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

70、「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 国家授田人民耕种, 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 当作纳税, 因此, 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 国家自会安定。

71、 教育主张 —— 贯彻始终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

72、他说:「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73、而且, 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 但又认为人善性, 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 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

74、修身方法上, 主张自由发展, 因势利导。

75、 此外, 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 置学子於优良环境中, 施以自发的教育, 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未明理学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 只要每人扩充善性, 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

76、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 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

77、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 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78、 形成「道统」观念 孟子时, 更把尧、舜、禹、禺、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 视为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

79、从此, 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 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80、民本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 行仁政的主张, 一切以民心向背为标准。

81、这套革命理论, 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创见, 号然此说缺乏现代的民主精神, 却成为传统治制度中, 抑制君权的合理性渊源。

82、 孟子「为民制产」的主张, 更成为历代经济制度的最高理想, 如隋唐的均田制。

83、考   亏你360的     这可是孟子资料啊    笨。

相信通过孟子资料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751570.html
1
上一篇养蚯蚓的利润和销路 养蚯蚓
下一篇 绿色跟什么颜色搭配比较好看 绿色跟什么颜色搭配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