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引导高校聚焦社会需求强烈、就业前景广阔、人才缺口大的学科,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
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大学生就业的话题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及时淘汰了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科和专业#,上了热搜榜,大家对教育部的这一举措褒贬不一。
考生和家长怎么看?欢迎到我们的评论区聊天~ ~
但是,只能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有的人一毕业就“失业”,有的人一毕业就能拿高薪。
归根结底是因为选对了专业。今天我就来盘点一下近五年的绿卡专业和红牌专业。
希望能给填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一些参考,但正如我一直说的,填报志愿因人而异!因人而异!
绿色品牌五年制本科专业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我们统计了近五年的绿牌专业。绿牌专业是失业率低,就业率高,薪资高,就业满意度高的专业。
结合五年数据可以看出,信息安全五年排名第一,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多次上榜。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信息安全属于计算机类,多次出现的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属于计算机类,信息工程属于电子信息类。可见这几大专业类别毕业后整体待遇还是不错的。
五年制本科红牌专业
报告还列举了一些失业率相对较大,就业率、薪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红牌专业。
结合五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绘画和美术的出现频率很高,都属于美术。其中,法学专业也“不幸上榜”,主要是因为法学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培养时间更长。这里的数据主要是针对本科就业情况的。
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排名
在这里,我们也统计了一下毕业后上半年就业率的排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1年本科毕业生中,软件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分别以96.7%和95.8%的就业率领跑。
软件专业属于计算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工科。
准备:以上数据来自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举报技巧
1.学校、专业和城市哪个更重要?
文科专业多为社会人文,社会人文强调学校。更建议上名校,就是为了上一个好城市,好学校,可以在专业上牺牲一点。
自然科学学科包括科学、工程、农业和医学。理工科学科以专业为主,首选是高校的专业。很多理工科院校在专业上都有特长和优势。在选择理工科院校时,首先要考虑院校的专业优势。
医学和农学注重地域。就农学而言,农作物有其特殊的地域性,与地域性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选择农学的话,就大致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区域。
医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地域的学科。因为学医最有可能继续考研,考研后也会涉及临床,实习单位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就业单位。
二、如何知道目标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好?
1.看学校软实力强的专业。其实软实力是学校老师的实力。如果看教师的水平,水平越高,说明他带的学生水平不会低,教师的水平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大学教师的职级一般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他职称(长江学者、两院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
2.看博硕士专业。简单来说,就是看这个专业是否有相应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总的来说,他有博士学位,说明他的专业研究能力很强。如果以后想考研甚至考博士,可以从我们学校读,直到博士毕业。
比如一个学校有50个本科专业,20个专业有硕士学位,2个专业有博士学位,那么他最好的专业一定是有2个博士学位的专业。哪个专业有博士学位,哪个专业比较好。
第三,避免报告中的几大错误。
1.看分数报志愿就行。考生及其家长不能只看分数来填报志愿,要参考所在地区的名次,分析高校和专业群的具体情况,科学填报。
2.只盯着热门专业。所谓“热门专业”没有标准,只有相对性和时代特征。考生和家长不妨多关注一下拟报考学校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察专业的“标签”,比如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
3.赌大学转专业。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逐步放宽本科生转专业的限制。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转专业是可行的,但是需要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当然,有些学校对转专业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比如要求成绩好(比如本专业成绩前五),严格限制转专业的人数和热门专业的数量。
4.不服从调整。所谓“滑档”,是指考生一心想在大学里好好学习,高估或忽略了自己的分数可以报考的大学水平,导致自己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分数不够,档案没有送到自己报考的所有志愿。
5、死亡收集志愿者。如果不认真填报普通批次志愿,可能会失去一次重要的选择机会。毕竟这个机会的选择远大于征集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