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江:利用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供图)
魏宏江:利用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供图)
魏宏江:利用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供图)
作为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魏宏江还是动物基因编辑与体细胞克隆技术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异种器官移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带头人。
魏宏江出生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邓川农村。邓川是大理州乃至云南省最重要的畜牧业和乳制品生产基地。和这里大多数家庭一样,魏宏江家也养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魏宏江非常喜欢牛、猪等动物。从小兴趣浓厚,所以高考报考了云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带着兴趣和情怀学习。学习成绩优异的魏宏江不仅被评为云南省十大优秀大学生,还在大四时被学校选派到日本鹿儿岛大学农学部短期学习一年。1996年,魏洪江大学毕业留校。1998年4月至2004年3月在日本鹿儿岛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获农学博士学位。2004年,魏宏江回到母校云南农业大学,用学校给的1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组建实验室。
但初期实验室缺乏资金、设备、团队和项目。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宏江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通过借钱、借设备、找项目,慢慢开始并维持着实验室的运转。在此基础上,他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2008年,实验室初步建立了猪的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在需要代孕母猪生产克隆猪的时候,国内猪价上涨的时候,连几头代孕母猪都养不起,几乎失去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就是在这个时候,外交部派全国各地的人去日本做工作。魏宏江经学校推荐和日本驻华大使馆面试,正式赴日工作。工作一年后,魏宏江决定回国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2009年,也是艰难的一年。经费跟不上,科研条件很简陋。只有一个微型操作系统。为了每天多做几个克隆胚胎,同学们几乎都轮流使用微操作系统,通宵达旦地工作,希望能早日产下云南第一头克隆猪。这一年,魏宏江的压力已经到了极限,经常整夜失眠,头发也掉光了。他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是尽头。
2010年,魏洪江和他的团队获得了世界首例版纳小型猪近交系克隆体细胞猪。这个成果出来后,媒体开始关注,实验室知名度提高,一些企业和单位前来合作,科研条件得到改善。
纳米小型猪近交系的选育是经过38年的持续高近交形成的。从1980年2月选择基本组零代,到2003年进入第20代。2005年11月通过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确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的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将为生物医学研究、异种移植和基因编辑动物研究提供一个基因高度纯合、遗传背景明确的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魏宏江和他的团队的这一成果使云南的克隆技术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
2013年,研究团队获得了世界首例孤雌生殖克隆猪。这一成果突破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理论极限,颠覆了哺乳动物有性生殖的惯性常识,成功获得了世界首例存活的孤雌克隆猪。世界首例存活的孤雌克隆猪在云南诞生,是生命的奇迹,不仅显示了魏宏江实验室的实力,也预示着云南在该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014年,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实验,在昆明进行了猪到灵长类动物的心脏和肾脏异种移植。移植后,心脏和肾脏没有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心脏和肾脏都可以恢复功能:心脏恢复跳动,肾脏可以让食蟹猴排尿。实验的成功为下一步从猪到人的异种移植奠定了基础。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一直是魏洪江的梦想目标。“我的梦想是把猪的器官移植到云南的人身上。”魏宏江说。
在2016年之前的十年里,实验室一直负债累累。正是因为巨大的经费压力和重大科研成果的输出,实验室从2009年开始365天从未关闭过。魏宏江教授经常对学生说:确定了就要坚持。只有比别人更努力,你才会最终有所收获。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最终建成了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以猪为主的动物基因编辑和体细胞克隆技术团队,搭建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在动物基因编辑和体细胞克隆技术领域,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和杰出的成就。
一直以来,魏宏江教授和他的团队都在推广云南贫困地区山羊适度规模养殖和精准扶贫的模式,帮助企业设计规模化、标准化的羊场,提供当地优良的山羊品种提纯和快速繁殖技术。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帮助企业发展优良山羊个体快速繁殖,采用公司+农户模式,解决农户山羊优良个体来源和优质产品销售困难。
多年来,魏宏江教授和他的团队还应用基因编辑和体细胞克隆技术保护动物物种,培育优良的地方品种。建立地方畜禽品种基因库,复兴和扩大濒危物种群,实现了云南小耳猪、大河黑猪、武进黄毛猪、巴马香猪等多个地方畜禽品种的保存;云黑山羊、乌骨山羊、超细绒山羊、小尾寒羊;昭通黄牛;昆明狗等。2017年以来,魏宏江教授及其团队成功克隆了近300头供体猪。
“多莉羊诞生至今。在克隆技术方面,中国的科学家可以说是与国际水平接轨,而云南也是领先的。云南灵长类资源丰富,规模较大,有很强的研究平台和能力,所以成果很多。然而,尽管如此,云南在这方面的黄金期只有两三年。2017年,我们的成果和文章出来后,异种移植的研究有了新的高潮。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参与其中,研究投入超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保持优势,防止人才流失?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取得更多成果。”魏宏江说。(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