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能上美国大学”这个话题,可以算是留学圈里的“老红人”了。先看一个小剧场:
“有钱就能上美国大学”这个话题,可以算是留学圈里的“老红人”了。
一个认为砸钱不是充分条件,一个认为砸钱是必要条件。
至于Koto,培养一个优秀的美国学生真的要花很多钱。但这种“砸”不仅仅是钱。
01砸进去的真金白银培养费用
这几年海淀魔都牛娃圈的火爆程度堪比军备竞赛,可见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培养一个优秀的面向美国的学生,为国际双语幼儿园、国际初中、国际高中提供一站式服务是有远见的。
以国际高中为例。每年学费大概10-24w。三年下来,这笔支出也非常惊人。
知识:任何东西一旦加上“国际”二字,就意味着昂贵。
申请季的开销
这四年除了学费的压力,其他隐性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留学申请、各类考试报名、辅导培训、实践活动等方面。,这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留学期间,学习生活各方面哪里不需要资金的维护?
以培训费和代理费为例:
托福培训班的市场费用在1-5万元不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个费用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
还是有少数同学在申请学校的时候可以自己动手DIY。这时候他们就不得不依靠专业的平台来提升自己的背景。
但是,一些高端留学中介能力强,付出很多努力,花费超过10w的情况并不少见。
学费、学杂费及生活费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公布的州外学费、杂费和食宿费,Kota统计了私立学校学费的前50名名单。
(注:此处列出的所有费用均不包括书本费,不计算助学金。)
私立大学学费前50名
大多数私立大学的学费在7.6万美元左右。
公立大学学费排行榜前20名
大多数公立大学的学费在4万美元左右。
据统计,在TOP50美国大学和TOP20文理学院中,相当一部分名校的学费早已突破“8”大关,其余多在“7”行列。
这样算下来,四年学费区间大概是16-30.4w美元,折合人民币108-205w
大部分家庭要承受的是150w左右的学费压力。加上学杂费,生活费等费用,四年下来要200w+。
目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在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群体中,中产阶级甚至中产阶级的家庭占的比重最大。
对他们来说,钱也需要咬牙切齿才能拿出来。
窥一斑而知全豹,要培养一个优秀的留美生,确实需要投入一个普通家庭承担不起的成本,所以说“砸钱”无可厚非。
02金钱之外看不见的成本时间成本
一个优秀的美国学生拿到offer需要一两年以上的时间。
大部分人在幼儿园接受双语教育的时候,就已经为将来出国留学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12年,我在兼顾学业的同时,早起练习口语,参加各种比赛,上暑期班,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一秒钟恨不得闯进两秒钟。
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要计算成本和收益。就像做生意,有人赚了,有人赔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钱拿回来。
沉没成本
1.应用中的困难
每年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一举冲榜,有人落选。
据统计,美国名校的录取率在逐年下降。
到2022年秋季,美国藤校和名校录取率直线下降,申请人数猛增。
这意味着,孙山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显然很优秀但仍然很有名的悲剧。
2.学费很难赚。
花在留学上的几百万,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到的。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的社会状态了,就是“镀了金好找工作”。
尽管国外就业环境严峻,国内职场内忧外患严重,但留学生要找到体面高薪的工作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很多留学生在担心未来就业的同时,也在努力刷GPA。
相比国内毕业生的“轻松毕业”“轻负债”,留学生的压力可见一斑。
异国他乡文化上的不认同
对于大多数留学美国的学生来说,踏上美国土地的第一秒,就注定要独自面对各种跨文化差异。
“离水之鱼”必须走出文化舒适圈,经历一段极度不舒服的时间。
中国人的性格天生谦虚内向,但这种特质在美国并不太受欢迎。他们要求更直接坦诚的交流,这与中国人言行留三分余地的习惯是相悖的。
且不说“喝热水”这个小bug有多格格不入,各种族交叉形成的歧视链条一直都在。
只是大家都装作没看见这个房间里的大象。
人际关系成本
四年的时间足够让曾经亲密的朋友变成点头之交,也许在彼此心中还是好朋友。但生活的圈子终究还是不一样。
成年后的每个人都很忙,光是好好活着就让人疲惫不堪。所以,对很多人来说,不打扰是最后的温柔。
很多时候,最难过的不是学业压力巨大的四年,而是当你旅行回到家乡,才发现“萧瑟的秋风又一次改变了世界”。
不稳定成本
百年一遇的“黑天鹅”似乎在美国空待的太久了。
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因为一些不好的事件,很多人嘲讽留学生“万里是你远离建设祖国最快毒化你的方式”。
这给很多留在国外的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不公,还有孤独和恐惧。
不管你有多独立,多勇敢,你还是个孩子。
情感成本
在留学生中,大部分都有和我们一样的父母,只是普通人。也许我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最多也只能在这里支持你。
但他们付出了一切,甚至付出了与孩子分离四年的代价。
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离家只有四个小时的路程。
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忙着给我检查东西,做拌饭酱带去学校,往那个快爆的背包里塞水果。……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只有四个小时的路程,但她总是那么不安。
十几个小时之外的大洋彼岸呢?
他们的母亲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以及之后时差相隔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是怎样的心情?
他们“粉碎”了一个家庭孤注一掷的勇气,改变未来的梦想,沉重的期望之山,漫长而艰辛的向往。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后悔去美国留学吗?”
下面的回答几乎都是无怨无悔,但是会有遗憾。
一个女生回国后,发现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白了好多头发,大哭起来。我的小狗太老了,不能整天打瞌睡。虽然还算热情,但也不能陪自己好几年。
直到这时,她才觉得有些回不去的时光真的在自己身上流逝。
会难过吗?当然会!你会后悔吗?大概不会。
因为一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然后收拾行李,就很难回头了。
0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有一次一个小女孩问她妈妈:“如果我成了一个没出息的大人,你会后悔做我妈妈吗?”
如果我们的父母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最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他们会后悔吗?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大部分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奋斗。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投资。但说实话,一个人很难突破父母的阶级壁垒。
如果你想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完成一次阶级跳跃,那几乎是只存在于成功教科书中的小概率事件。
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里打拼多年的成年人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吗?
他们会后悔吗?最好听听他们的声音——
“我在国外读书,现在是全职主妇。我以后也会想送女儿出国,不为别的,开阔眼界,玩得开心。”
“我以前也想出国留学,但是我是普通家庭,没有那个条件。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会尽力让她出国留学。如果你妈妈没有经历过,她会努力挣钱给你的。”
很多父母都想让孩子看看小时候没有跨过的那座山。不可测的世界会希望孩子一个个走过。
“花钱”给孩子提供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让孩子不必困在一个世界里,去走遍每一寸土地,感受每一种文化。
这是他们的“深远计划”。
相比之下,“砸钱”与否就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