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天普大学qs(天普大学国内认可度)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温彩飞 近日,国内首家引入SCI“外国指数”的高校南京大学释放出拒绝国际排名的信号。这是一家之见还是高教界的共识?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温彩飞

近日,国内首家引入SCI“外国指数”的高校南京大学释放出拒绝国际排名的信号。这是一家之见还是高教界的共识?

国际排名的杀伤力不仅仅在于造假和买榜的不公平,更在于它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指挥棒”,将排名与资源配置挂钩。

在拒绝国际排名的同时,中国高校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

南京大学近日明确表示拒绝国际排名。

在4月15日公布的《南京大学委员会关于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NTU表示,在南京大学“十五”计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大学总体建设规划中,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中不再将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虽然中国的大学从未明确将国际排名纳入发展规划,但一些大学用国际排名来指导学校是不争的事实。NTU拒绝国际排名的信号是一家之言还是高教界的共识?

荒诞!向国外公司报数据

不仅南京大学拒绝国际排名,中国人民大学也在2020年召开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座谈会上讨论了“国外指标”的利弊,明确提出从2022年起不再向任何世界大学排名公司提供数据。2021年,兰州大学主动退出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震惊高教界。

“中国的大学主动向外国商业公司报告数据,这似乎很荒谬,外国商业公司是一个国家的教育部门。”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广利告诉《中国科学报》。

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的排名有十余种,国际上主要的排名有四种,分别是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以下简称泰晤士报)、QS世界大学排名(以下简称QS)、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以下简称U.S.News)、中国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下简称软科学)。

另外,美国基础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排名也很有影响力。其中包括《泰晤士报》、《QS》、《美国新闻》等。需要大学注册并提供数据。

排名的本质是什么?

在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传看来,对高校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进行评价是极其复杂的。“国际排名没有例外。最重要的是科研,尤其是高被引论文。仅仅用几个简单的指标来衡量一所大学,是一种盲目的行为。”

在排名的逻辑下,论文成为高校横向比较中最重要的指标。据媒体统计,软科的排名权重比较平均,教师获奖、高被引科学家、N&S(自然与科学)论文、国际论文均占20%;QS更注重学术声誉;《泰晤士报》关注教学、研究、论文引用等。,均占30%;美国新闻占相关报纸索引的30%~47.5%。爱思唯尔、柯睿维安甚至专门为中国学者设计了高被引榜单,他们雇佣的员工全部来自中国。

“单纯用量化排名很难真实反映大学水平。”以Xi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Xi·杨眠为例。有一位学者发表了10篇论文,引用率很高,另一位学者多年不发表论文,却一鸣惊人,若干年后才发表论文,达到诺贝尔奖水平。谁的水平更高?另外,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学风如何用数字准确衡量?

“在学校内外,在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排名会通过简单的指标帮助大众了解高校的水平,为排名创造了生存空的空间。不知道的人会当真,知道的人不会当真。”Xi·杨眠说。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是国内第一个引入“国外指标”的“吃螃蟹者”。90年代,SCI第一个被引入这个学校,包括论文被收录和引用的数量,并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不可否认,此举推动了国内高校未来二三十年基础研究的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我国SCI论文数量的飞跃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随着我国发表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科教建设正在遭遇“洋索引”。“解铃还需系铃人。南京大学主动拒绝国际排名,透露出当前政府和高校对‘洋指标’造成的伤害非常反感,这代表了一种共识,也是一种进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所有受访者都表达了这一观点。

会不会有更多的高校“跟风”加入“退潮”?在Xi·杨眠看来,排名对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价值。“越好的大学越不会关注排名,但排名越高就越好。不太优秀的大学会更注重排名,这是他们获取资源和声誉的一种方式。”

Xi·杨眠说,大学排名的真正价值是双重的。第一,那些优秀但被低估的大学,如果排名顺序的提升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二是以排名为镜,发现自己的不足,精益求精。这些因素决定了高校是否“跟风”。

与资源分配挂钩,“游戏”变“竞争”

国外大学也在追排名。

有一次欧洲某大学访问上海交大,团长不急着见上海交大校长,更急着见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负责人。

2021年,美国天普大学福克斯商学院前院长摩西·波拉特(Moses Polat)及其两名下属因在美国新闻大学排名中作弊而被绳之以法。

今年3月,哥伦比亚大学向《美国新闻报》提供虚假数据,最终被曝光。

尽管如此,还是比不上国内“自上而下”排名的疯狂势头。

在“在任何一项排名中名列前茅,都意味着学校的高质量”的逻辑下,一些国内高校靠排名成为高校发展的典范。甚至高校二级学院院长也把学科国际排名作为重要标准之一,“达不到预期,当场免职”。

当地有关部门将其作为人才引进的参考标准。比如上海规定,世界500强大学的海归可以申请上海户口。排名参考标准是《泰晤士报》、《QS》、《美国新闻》和《软科学》。

连“双一流”建设都被国际排名误导了。第一轮“双一流”建设评选名单的参考标准之一是《泰晤士报》、《QS》、《美国新闻》、《软通》等主流排行榜的排名。此举引起高校质疑,教育部在制定后来的“双一流”建设计划时也没有参考国际排名。

“国外大学看重的是大学排名有利于品牌运营和招生推广。在他们眼里,大学排名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国内高校不仅看重这些,还重视排名与资源配置的联动,导致排名成为办学的‘指挥棒’,成为资源的‘争夺’。”周广利指出。

把“游戏”变成“竞争”有两种方法。

一个办法是给学术界不断呼吁的排名和资源分配松绑,这自然会降低高校对排名的关注度。

但是,“排名的背后是高校对各项指标的追求。在拒绝国际排名的同时,更应该拒绝的是不重视教育本质的单纯指标追求。”告诉Xi杨眠中国科学报。

Xi·杨眠并不看好由各种“项目”引导的资源配置模式。“理想情况下,一所大学70%甚至更多的经费可以根据学校的规模、师资力量和水平来确定;不到30%的资金是通过竞争分配的。不过,现在倒过来了。于是大学的宁静消失了。为了跟进各个项目的整体动员、指标、\’帽子\’等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排名、做指标、填表、写项目书上。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做教育和研究。”

在提高大学资源配置的同时,另一种方式就是泛滥排名。“我甚至不介意每天看到新的排行榜出现,而且越多越好。因为在中国,很多东西都遵循一个规律——先好,后热,再热,最后烂。只有‘烂’了,人们才会回归理性认知,正确看待。”Xi·杨眠说。

文科院校、行业院校最“受害”

相对于造假、买榜等不当行为,国际排名的杀伤力更大,因为高校是以国际排名为导向的。

国内某大学的新闻专业创办不到10年,按照《泰晤士报》和QS的排名体系,已经跻身世界前50,远超国内老牌新闻院校。

“有这样的结果。第一,排名榜主要看大学的整体声誉。知名大学即使按照中国的学科口径没有专业,也依然可以把专业排在世界前列;第二,国外的学科口径和中国不一样,这个学科不是另一个学科。”周广利解释说,比如国外把传播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结合在一起的专业,都包含在新闻学里面,但这些专业在中国的学科目录里甚至不存在。

“按照国外学科目录办学的一大便利就是更容易追好国际排名。”周广利指出,事实上,一些外国学科的名称与中国的名称相同,但内涵不同。“用排名来指导办学,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量论文,但既不能解决关乎中国乃至人类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也不能培养出行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正因如此,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教育部改变了以往参考国外宽口径学科的方式,而是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为依据,导致了部分高校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更改学科名称的现象。

必须注意的是,“国际排名大多以理工科为主。对我国两类高校不是‘不友好’,一类是以文科为主的学院,一类是工业学院。”周传告诉《中国科学杂志》。

以文科为例,周广利指出,有学者研究了中国作者在海外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论文,最后发现这类论文的学术含量普遍不高,翻译成中文基本达不到国内期刊的出版水平。这让高校看不到文科专业国际排名的希望,也成为近年来高校大量取消人文社科专业的原因之一。

“有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大学对社会的引领能力大大削弱,大学难以从道德高度对社会进行引领和批判;第二,大学德育能力大大削弱,很多大学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德育普遍边缘化。大学的组织目标、管理制度、评价体系都无法支撑大学的德育。”周广利遗憾地说。

行业学院也被排名“去特色化”。高校主要是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办学,而不是纯粹的学术逻辑。“很多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的项目无法在论文中呈现,有些甚至无法公开。”周传指出,社会服务指标在大学排名中普遍被忽略,国内外很多排名中所谓的社会服务,实际上仍然是与学术声誉挂钩的。

在众多学科中,生命科学和医学是排名最好的指标。曾经有一所行业特征明显的“双顶”大学为了提高排名,想和某著名医科大学合并,但是程序只进行到最后一步就被国家叫停了。但仅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全国就有40多所高校通过合并三甲医院新成立医学院。

还有一种大学和排名有着微妙的关系。例如,在Xi杨眠,香港和内地的一些新的研究型大学在短时间内跃升至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其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以超高的薪酬聘请世界各地高产出的顶尖科研人才,快速实现大学国际排名的跨越。“如果成功了,我觉得只能算一半,就是研究进展很快。如今大学面临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卓越的科研,更要为面向未来的教育转型做贡献。”周传说。

自我评估、品牌建设是破局关键

拒绝国际排名后,可以用什么来评价大学办学的优劣?大众应该如何建立对高校的认知?

“首先要建立学术自信。”周广利说,与学术水平日益下降的欧洲相比,东亚的学术活动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目前世界学术中心在美国,副中心在欧洲,但东亚正在成为世界学术的另一个副中心。

“中国完全有能力制定自己的教育标准,而不是被国际排名牵着鼻子走。今天的‘双一流’建设摆脱了‘外来指标’,主要遵循‘四个导向’。在具体操作上,主要强调服务国家的策略,比如是否获得过国家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奖项、国家重大平台等。,这是恢复学术自信的表现。”周广利补充道。

随着国内大学排行榜陷入造假、买榜的诟病,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政府或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然而,这样的组织也不可避免地有直接或间接的资源约束。所以“最好的评价主体是大学本身”。周广利说。

在他看来,评价从外部转向内部将是大学评价的未来趋势。基于“自我问责”的学科国际评价将成为“双一流”大学的主要评价形式。

国际学科评估可以分为两部分:文献计量评估可以委托第三方,定性同行评估可以邀请几个该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组成代表团,让他们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形成报告。

“只有通过这种以‘发现问题、做出诊断、促进发展’为特征的外部评价,高校才会主动暴露自身的不足,这才是更有价值的评价。”

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度化的学科外部评价,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部分学科尝试了上述国际评价。

周传提醒说,自我评估不应该遵循排名的想法,否则无异于强化排名。

“最重要的是根据大学的宗旨、使命和责任来评价。内部评价不是万能的。以教学评价为例,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评价教学态度和教学投入,而需要教师个人的教育良知作为保障。这些不能简单评价的东西一旦被指数化,内部评价就有和排名的危险。\”

如何通过排名让社会不认可一所大学,尤其是新建的大学?

Xi·杨眠认为,由于强烈的信息不平等,大学的发展必须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和独特性。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自然会形成品牌和口碑。

注重口碑的力量,通过学生、教师、研究成果、教育创新的故事,通过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展现一个学校发展的真实面貌。“你展示得越多,公众的判断就越准确,你的追随者就会越多。”

他举例说,有一位家长看好Xi交大,为了鼓励孩子报考,做了10万字的调研报告。“甚至比学校里的许多老师都了解西浦,”这让Xi·杨眠感到震惊和感动。

“主动展示自己,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有助于消除高校与社会的信息不对等,也是短时间内树立品牌的主要途径。”Xi·杨眠强调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88625.html
1
上一篇加拿大最容易移民的省份(移民加拿大有什么好处)
下一篇 新航道国际游学(游学夏令营)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