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是我们英国爱尔兰之行的最后一站,最后一个景点是都柏林大学。作为爱尔兰的一所国立大学,在悠久的历史中培养出了许多总统、总理、外交官和文化名人,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享有盛誉。并由导游做了介绍,在整个大学参观完毕后宣布自由活动开始。
图书馆不仅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内涵的支撑。作为一名常年在高校工作的老师,来到海外高校,对高校的图书馆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想起刚才匆匆路过图书馆,就回头看了一眼。那是一栋三层楼房。浅灰色的墙,白色的窗框,很大气。底层一排巨大的拱形窗户,黑色的窗框,显得宽敞庄严。走近可以看到,图书馆入口两侧有大幅宣传横幅,上面写着“都柏林三一学院图书馆,1712-2012,300周年庆典”。啊,有300年历史的图书馆!图书馆门口排着队,不算短。我上去一问,得知要买票才能进图书馆。图书馆变成景点恐怕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贵,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了队伍的最后。
天上下毛毛雨空。仲秋时节,爱尔兰寒意浓浓。等待中,我过去几年去过的国外大学图书馆在我脑海中有所反映。墨尔本大学的图书馆古色古香。图书馆的建筑就像各种装饰元素自由组合的维多利亚风格,大尺度、曲线的应用,精美的装饰图案和挂花,以及当年流行的浅浮雕,都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暴富者的特点,以及他们因富而标榜身份的欲望。墨尔本大学藏书中丰富的中文书籍令人印象深刻。那时,我在和墨尔本大学在同一座城市的拉罗布大学教书。当时教学所需的中文资料大部分在墨尔本大学图书馆解决。与墨尔本大学的图书馆相比,密歇根大学的图书馆更趋于现代化。宽大的落地玻璃门窗,将绿色的校园风光巧妙地融入馆内。坐在那样的阅览室里,视野开阔,环境安静,人可以静下心来,很快静下来,进入阅读和工作状态。
对旧金山大学图书馆的印象来自于该大学的利玛窦研究所。有趣的是,利玛窦研究所就设在图书馆里。当时我的工作地点被安排在利玛窦研究所,所以我必须通过图书馆才能在研究所工作。每天推开一扇扇包裹着铜皮的厚重橡木门进出图书馆,你对图书馆里早晚不同的场景非常熟悉。记忆最鲜明的是图书馆里抱着枕头的同学,还有考试时彻夜不眠的灯。
我的思绪回到了当下,带着一些期待走进了图书馆的主室。强烈的视觉感受是震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图书馆高大的穹顶和几乎看不到尽头的长廊。穹顶如此之高,人们不得不努力向上看才能看得清楚。长廊,据介绍有65米长,是这座古图书馆的主要收藏空室,收藏了20多万册爱尔兰古籍,堪称国宝。走廊里一排排不屈不挠的书架,更像是精美的大型木雕作品,上面有明显的凹凸线条和字母,用以区分书籍。
书架之间,长廊里有一条主干道,两旁陈列着数十座历史人物的大理石半身像。走廊里,棕色橡木地板和深棕色木质书架的厚重色彩和大气,衬托出乳白色大理石雕像的醒目、光滑和质感。一个末端有雕花的金属螺旋楼梯可以通往楼上。走廊里还有一些展示柜。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数百年前的书籍、羊皮纸、羽毛笔和其他珍宝。因为不用担心在图书馆里长时间走动和站立,展示柜旁有舒适宽敞的橡木椅子供读者休息。人们可以驻足于此,在书的海洋中静静地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放眼望去,大部分精装书和书籍随处可见,泛黄的书页无不彰显着历史的深度和人类文明的传承。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看起来像一个图书馆。我想知道他是否来过这里。如果你去参观,我估计他看完会笑。
据记载,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图书馆是爱尔兰最古老、最大的研究图书馆。它无愧于与牛津大学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并称欧洲最大图书馆的荣誉。
(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中华文化学院教授)
主编:吴斌曹静文字编辑:彭德谦
都柏林三一学院图书馆内景。来源:视觉中国来源:作者: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