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把清华校园的建筑看作一首旋律优美、旋律高昂的乐曲,那么图书馆无疑是这首乐曲中最美的音符之一。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太阳升起还是红轮西落,每当走进清华大学图书馆,映入眼帘的都是淡淡的书香,映入眼帘的都是学生们热切的身影。这是知识的海洋,知识的世界,是彼岸的精神家园,是走向辉煌成功的道路…
文婷亭是一座古老的六边形亭子,坐落在礼堂西侧的一座土山上。文婷亭原为钟亭,建校之初就已存在,是为了指导全校作息而设立的。亭子里有一口大钟,直径可达四尺。钟声一直响到海淀。为了纪念闻一多先生,仲婷被命名为“文婷”。亭子里的匾是闻一多先生的同学在1921年建的。《文婷》第二首词是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写的。亭钟原挂颐和园东门对面,抗战胜利后移至此处。
新闻台的外部设计由建筑系关院士组织。为了让它更宏伟,在天文穹顶下,在原有气象站的基础上加了一层。几年来,从这座白色八角形的塔楼里,走出了十几名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顶尖大学的博士生、博士后。短短几年间,清华天体物理在评价上胜过了很多天文学研究历史悠久的学校,排名第一。天文台的建筑也被注入水晶纪念碑,向世界展示“清华速度"。
科学博物馆是有志于科学报国的优秀青年心目中的殿堂。这里保存着清华最古老的科学记忆,也成为了后来清华科学辉煌的发源地。中国一大批近代科学家从科学博物馆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成为国内外科学界精英和科学院院士的不下六七十人,1999年获国家表彰的开国元勋中有23人,9人是清华物理系本科毕业生。从这些闪亮的名字可以看出,科技馆不愧为中国现代科学的摇篮。
理学院建筑是理学院建筑中的主体建筑。它是由我校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设计的。它在国庆50周年前夕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它是理学院最大的建筑。整个建筑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形式,具有现代气息。建筑周围有大片绿地,环境幽静,建筑典雅,是校园建筑的又一杰作。大楼里有五个机构:理学院、物理系、数学系、高级研究中心和化学系的分析中心实验室。
水木& quot它是清华校园里最迷人的景点,位于I-hall的北侧。常与颐和园中的滑稽园相提并论,被称为清华校园的“园中之园”。”水木& quot这个地区的景观设计很独特。千变万化的林山被一池碧水环绕,两座精致典雅的古亭掩映在群山之间。清华荷花池是清华校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清华荷花池、水木荷花池、锦春园荷花池、万泉河)。夏天荷花盛开,一片葱郁的颜色;冬天,雪落在池面,四周琼枝,别有一番风味。
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的清华路。它是清华校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第二,校门是一座古典典雅的青砖白柱三牌楼“牌坊”式建筑,门楣上的碑文刻有晚清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校园& quot三个大字。站在清华路上,望着北面的二校门,可以看到远处的清华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
古月堂,清华校园内的古院落之一,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与工字堂一巷之隔。这座独立小院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门前两座白色石狮,最具特色的吊花门至今保存完好。古月堂刚建的时候是主人的专用书房。清华大学建校后,成为教师宿舍。庭院幽静雅致,是梁启超、朱自清曾经居住的地方。
清华大学紫荆花学生公寓位于校园北部,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公寓区园林绿地中,紫荆花婀娜多姿,生态景观系统生机勃勃,新颖现代,生机勃勃。公寓配有两个现代化的学生餐厅、一个超市、一个学生服务楼、一个紫荆操场、网球场、报刊亭等设施,为学生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清华路是清华大学的两条主干道之一。笔直的马路从清华的西门一直延伸到学校的最东边,将校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地上的落叶像一条金色的毯子铺在路上。漫步其中,你能感受到校园的美丽与宁静。每天早上,许多在东校区上课的清华学生在清晨的阳光下骑着自行车来到系礼堂,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公子堂原名公子堂,建校前是清华校区的主体建筑。因前厅与后厅由一条短廊相连,看起来就像一个“工”字,故名。朱兰画楼内,独立的小院落相互连通。水杉、石榴、海棠、樱花、松柏等一束束花木欣欣向荣,鸟儿在其间穿梭,更让人觉得静谧异常。2005年,I-Word Hall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从二校门往西几步,日晷等景点,只隔一座小山,但景色与之前大不相同。突然,一座美丽的花园出现在眼前,让人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只见银杏、珙桐、法桐、松柏、核桃树,连同许多不知名的树种和花卉,上下翻滚。阳光斜斜地穿过枝叶,静静地洒在这个花园里,洒在专心做瑜伽的姑娘们身上,洒在正在运动的银发老人身上,洒在正在蹦蹦跳跳的小松鼠身上…这是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位置。
春园附近景区的核心景观是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它被一个岛所环绕,岛的周围是高低起伏的山丘和树林。岛的西南有一条古走廊,由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薄薄的蓝雾漂浮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似乎在牛奶中洗过;这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梦。”游客在沉思朱自清名句的同时,还可以看到1982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在此写下的著名诗句“荷塘月色亭”而建的荷塘月色。
西体育馆,早期清华“四大建筑”之一,位于校园西北。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也与西区体育馆密切相关。”“五四”运动爆发后,5月5日,清华学生在体育馆前召开了全校大会,高呼“收复失地”。废除第二十一条”等口号,决定6日罢工。5月9日又在体育馆举行了“国耻追悼大会”。”一二·九运动”期间,体育馆被用作保护进步学生的“碉堡”。
美院,2004年3月奠基,2005年8月投入使用的美院新教学楼位于主校区东部,主楼东南,总建筑面积62000平方米,占地15000平方米。它是由美国珀金斯维尔公司设计的。新教学楼主要包括教学区、实习区、科研图书馆区、教学管理区和公共空室等。
礼堂、礼堂、老图书馆、西体育馆、科学馆,又称“四大建筑”,是清华建校以来的第一批大型建筑。礼堂是清华。最辉煌的建筑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它支持了对抗日“礼堂学校”学生聚会场所的坚持。现在,校园里的会议、讲座和娱乐表演仍经常在这里举行。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原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后开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清华成立新的大学系,开始招收新生,并创办了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曾在此任教。1928年8月,它被重建为“国立清华大学”。这一时期的清华学子有竺可桢、侯、茅以升、金、吴宓、叶、周培源、、闻一多、潘光旦、马寅初、、梁思成、顾裕兴、贺麟、王力等。
主楼,清华大学的主楼,位于东校区。整个建筑由西、东、中三部分组成。它的全称是“东楼”。东楼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的设计思潮。比如早期的设计方案中,中塔为宝塔形,主楼四角设置重檐和凉亭,东西翼为墩形,上部为带拱门的次翼,后期的设计方案中,是模仿莫斯科大学主楼的产物,系教学实验楼采用当时盛行的周边布局。如此巨大的建筑群在当时和现在都是首屈一指的。
综合体育馆是集体育比赛、训练、教学、会议、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最大比赛场地为55m×35m。坐席由5000个固定坐席和活动坐席组成,设有台和裁判席,一楼设有运动员训练室、贵宾室等辅助用房。比赛馆结构采用110 m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拱,采光顶,体现体育建筑之美。
第六教学楼位于清华大学主楼西北侧,是一座综合性教学科研设施。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校园建筑固有的文化特色。不及物动词荣获第十届首都规划与建筑设计报告展“十佳设计方案奖”和“公共建筑优秀设计方案奖”2005年,教育部颁发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