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在线咨询医生儿科专家(儿科在线医生咨询免费)

吉姆新闻记者刘询 通讯员高祖国 他是孩子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医院宝”、“宝爷爷”。我当医生一年多了,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他的孩子。

吉姆新闻记者刘询

通讯员高祖国

他是孩子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医院宝”、“宝爷爷”。我当医生一年多了,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他的孩子。

11月16日,吉姆新闻从武汉市儿童医院获悉,我国著名儿童呼吸内科专家、武汉市儿童医院内科创始人董宗琦教授逝世,享年88岁。

年过八旬的董老,坐在轮椅上在自己的诊所里。有人劝他,该休息了,他却说:“我非来不可。我有‘粉丝’。这种生活只是为了少数病人!我治病救人的初心还是闪烁之星。”

救一个孩子,撑起一个家庭。

1945年,董宗岐的父亲患疟疾,因缺医少药去世。11岁的董宗奇深感悲痛。他想,“如果将来我能成为一名医生,我就能治愈其他患有疟疾的人,并防止悲剧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1952年5月,18岁的董宗岐从中国人民第51军事卫生学校毕业,来到当时的武汉市第二医院天主教会医院联合医院实习医师。董宗琦观察到,成年人的慢性病往往会拖延几年,很难治愈。但在儿科,很多垂危的孩子在出院时都得到了治疗,恢复了健康,他们的父母满心欢喜。

救了一个孩子,你就养育了一个家庭。所以他下定决心做一名儿科医生。

1954年,武汉儿童医院成立。当时条件很艰苦,只有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和小儿麻醉科。董宗琦考入广州中山医学院,学习三年后回到武汉儿童医院。当时,董宗奇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一个像样的诊所,只有几十个听诊器、几台显微镜和一台基本的x光机。在这里,董宗岐开始了他在杏林的事业,创办了呼吸内科。

虽然是呼吸内科专业,但董宗奇从未止步于此。

1960年7月,他被医院派往长春深造,学习病理解剖学。一年后,他结业回到医院,和同事鲁建生一起建立病理室。之后,除了在呼吸内科工作,董宗祈还做了17年的病理工作,解剖了400多例病例。他还在显微镜下,对每一病例的患病脏器切片进行描述,共完成4万多份,都存放在病理科,成为武汉儿童医院病理科奠基人。1960年7月,被医院派到长春学习病理解剖学。一年后,他毕业回到医院,和同事陆建生一起成立了病理室。之后,董宗奇除了从事呼吸内科工作,还从事病理工作17年,解剖病例400余例。他还在显微镜下描述了每个病例的病变器官切片,完成了4万多份,全部存放在病理科,成为武汉儿童医院病理科的创始人。

经过多年的训练,董宗岐练就了“批判的眼光”。同事说他既是临床医生,又是病理学家,既能看到宏观,又能看到微观,从表面看到器官,对疾病有很深的认识。

关键时刻,有他的身影。

1959年,湖北省某村100多名村民误食苍耳子,导致中毒性肝炎。形势非常危急。刚毕业的董宗奇带着几个医生护士来到医院,日夜守护着病人,同吃同住,一起过春节。他呆了三个多月,终于救了村民。因抢救有功被授予“人民好医生”称号。

20世纪60年代,“流行性脑膜炎”开始流行。大家日夜守护着孩子,正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他总结出了疗效好、操作简便的“磺胺三日疗法”。不久后,“中毒性痢疾”爆发,大家都没见过这么危险的痢疾,也无能为力。他不服输,治疗,学习,研究,摸索,废寝忘食,反复推敲论证,最终用红霉素治疗痢疾,挽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他总结了这些治疗经验后,发表在专业医学期刊上,让更多的同事和孩子受益。

20世纪70年代,佝偻病是儿童四大常见病之一,但市面上很少有好的国产药。1976年至1977年,董宗岐在武汉医师继续教育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学习。同时,应武汉健民制药厂的要求,董宗奇牵头研发了防治小儿佝偻病的中药方剂,并组织儿童医院医务人员对597例方剂进行了临床观察。后来药厂给它加了新配方。这是“龙牡壮骨颗粒”,在中国家喻户晓,很多孩子都吃过。

他是孩子们的“宝贝爷爷”。

“我的许多年轻病人都是从死亡的边缘被抢救回来的。看到他们康复了,长大了,有了下一代,甚至有的已经做了爷爷奶奶,我很欣慰。”董宗奇说,这是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

1993年,12岁的河南男孩王新(化名)因葡萄球菌感染患上肺炎。高烧半个月,严重肺脓肿,脓胸,生命危在旦夕。父母带着小王新去了很多地方,但没有人敢治好他。最后被董宗岐录取。他每天都亲自会诊,时刻关注孩子的病情。

有一次,董宗奇深夜冒雨来医院加班,路上滑倒摔伤,导致骨折。由于无法移动,他干脆不回家了。他把自己的床放在王新的病房旁边,照看孩子,直到他康复出院。现在,王新已经成为一名父亲。每次女儿生病,都会带她去看董爷爷。

在孩子们眼里,董宗岐是个“宝爷爷”。天冷的时候,他会把听诊器放在手心里暖一下,然后听诊。当小孩表现好的时候,他还可以得到一份特别的奖励。孩子们说:“我不怕见董爷爷。他总是面带微笑,抽屉里还有玩具。”“董爷爷就像故事机,脑子里装了很多故事。”

有人调侃医生的医嘱都是“天书”,但连小孩子都能看懂董宗奇的医嘱。在他的书桌上,有一个纸箱子,里面装着十多种印章。这些印章陪伴了董宗奇几十年,每一枚印章都是他自己设计的,涵盖了各种儿科疾病的种类、检查和常用药物。会诊结束后,他会从盒子里拿出相应的印章盖在病历上,然后写下剂量等内容,让家长一目了然。

“不会吸水,不吸就没水。”“如果被一滴水呛到,或者被牛奶咳了14天”……除了看病,在董宗奇的诊所里,家长们还能经常听到这样通俗易懂的“小科普”。就算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也能看懂。

他常说,“医学需要严谨,但不能‘冷’。患者必须感受到来自医生的‘温度’。”正是他的言传身教,让年轻一代的医生们体会到了医学的“温度”。

几十年来,他不仅成为武汉儿童医院的“医院之宝”,还带领呼吸专业在全国领域树立了影响力。

“做医生,一辈子有做不完的好事”

他当医生一年多了,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他的孩子们。近年来,他身体不好。即使坐在轮椅上,他也要坚守门诊,看孩子。

周四上午,董老开着电动轮椅从医院家属区来到医院,雷却动不了门诊,这让很多家长和医护人员印象深刻。经常有人劝他休息,但董老说:“我非来不可,我有‘粉丝’,这辈子就是为了几个病人!”

有个5岁的孩子乐乐(化名)好奇地问:“董爷爷,您这么大了,怎么还在门诊?”董老笑着说,“还有那么多年幼的孩子需要我,我还能治病救人,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这一年,董老因病做了手术。一直坚守在诊所的董老,只好在家休养,暂时离开了牵挂的孩子。武汉市儿童医院的领导时刻为董老的健康着想,经常和同事一起去看望,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今年10月14日,武汉儿童医院的“医院之宝”董宗奇迎来了88岁生日。经过一天的忙碌,武汉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护士长等一行四人作为代表来到董的家乡看望,并送上了同事录制的祝福视频。生病的董老还惦记着医院里的孩子,盼着早日回到医院为孩子们服务。

“他对后辈很甜,温暖了我们的心。”该院呼吸内科护士长李文卿说,每次大家来探望,董先生都会准备巧克力之类的零食。中秋节的时候,董老给大家发月饼,逗他们说:“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小孩子!”

“我从1984年就在儿童医院,跟随董宗奇主任30多年了。这些年来,我受董主任教导最多。”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赢深情地说。该院呼吸内科专家、副院长陆也是董老的学生。当时她出差,特意让同事给她带去祝福。她没想到,这将是她和董老的最后一个生日。

同事们还记得,病床上的董老,看完祝福的视频,欣慰地笑了。他说他生病了,最担心的是孩子。但是,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儿科医生成长起来,后继有人,还是令人欣慰的。

“董老一辈子心里只有孩子。他为孩子的健康奋斗了一辈子,是我们年轻一代前进的‘灯塔’。”陈说,董老用自己的言行让年轻的医生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医生的职业和“温度”。我们尊重他,追随他,不断鼓励自己在医学道路上尽最大努力保护孩子的健康。

(来源:极限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应用市场“极讯”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有报酬。24小时举报热线027-8677777。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89967.html
1
上一篇加拿大投资移民流程(加拿大投资移民好办吗)
下一篇 易三仓大学世界排名(朱拉隆功大学本科申请)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