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被杀主要是因为他没有防范他人的心,而不是视频想要引导观众相信的所谓。
=============================================================
案情简述:
此案的实质是,一个拼命想出名的加拿大白马尼欧塔(以下简称M)把中国留学生林俊引诱到他的住处并杀害了他。凶手录下受害者尸体的视频并公开发布,成为全球“网络名人”。
案件的一波三折,在于凶手剪辑了这段视频,其内容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自愿捆住自己的手脚,受到致命的攻击,然后遭受各种虐待”。看似“两个人出于虐待狂心理,一个人被另一个人自愿杀死并贡献身体”的“冰恋现场视频”,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好奇心,蒙蔽了很多人。
在视频爆红的同时,加拿大出现了骇人听闻的邮寄人体残肢事件,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圈正在寻找失联多日的武汉留学生林俊。很快就确定了这三件事可以合二为一。
由于视频的误导,一时间人们以为死者林俊是自愿被杀的,感叹怎么会有这样的精神病患者;凶手被捕后,想逍遥法外。案件发生在四年前的2012年5月。还有很多人认为受害者即使不是精神病患者也不值得同情,因为他是同性恋。如果他没有过颓废的生活,怎么会和一个变态杀手扯上关系,最终死去。
林俊为何去凶手家是影响外界对他不同评价的一个焦点。这篇文章的出处是因为“同性恋是一种变异的疾病”之类的评论。既然要说,就有责任把知道的都解释清楚,这样才能对整个事件有更全面的看法。
令人震惊的预谋:
当该视频在网上疯传时,许多人指出该视频是经过编辑的。视频开头,一名白人男子手脚被绑在床上,制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男子自愿被杀的“冰恋”假象;第二部分展示了林俊身体遭受的各种残害。镜头的角度和移动镜头的手法都在刻意模仿《本能》等经典限制级电影。
后来,警方找到了凶手遗弃的电脑,并恢复了大量被删除的文件。发现当天拍摄的原始视频只有凶手和受害者。最后,网上发布的视频片段包含3-4人,印证了网友的判断。
凶手楼下的监控显示,在林俊被杀的6天前,一名神秘男子进入了凶手的公寓,并于第二天带着M离开。这个人的身份一直没查出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就是剪辑视频前53秒出现的白人。
法医检验报告指出,受害人体内有安眠药,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只有一处割喉处的尖刀,肯定是死前的。犯罪心理学家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故意杀人事件”,凶手虐待受害者身体的各种行为,虽然有性取向,但并不是为了发泄,而是为了发泄对自己经历的某种不满和怨恨。
随着真凶的落网,更多内幕浮出水面:案发前18个月,凶手为了在网上博取点击率,曝光了一段残忍的杀猫视频,被动物保护志愿者认为是精神错乱。双方在网上打了一场复仇大战。英国《太阳报》公布了网上志愿者对M的调查结果和“通缉”电话,M随后发出邮件,称自己要去杀一个人,并将杀人过程拍成电影。人们会看到被害人生命的最后一刻。5个月后,全世界都被这段视频震惊了。
拍完视频,M订了机票,淡定的出门抛尸。一部分放在公寓附近的垃圾桶里,一部分早上被送到加拿大两个最大政党的总部和一所小学。一周前,他办完了公寓的回租手续,房间已经搬得差不多空。他的计划是飞往法国度假,不留痕迹。
尽管该视频在上传一天后被证实是真实的杀人视频,而且加拿大的双方总部也收到了尸体,但受害者的身份仍不清楚,凶手的身份更是难以找到。由于偶然因素,M公寓附近的垃圾桶没有按时清理,停留了一天,导致公寓附近发现尸体。警方锁定作案地点和嫌疑人,发布全球通缉令,5天后在德国抓获M。
2.争议焦点:
林俊是无辜的吗?由于该案性质极其恶劣,举世瞩目,加拿大魁北克省高级法院作出特殊处理,依法允许媒体全程观看,但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播庭审进展,也不得在宣判后透露所有细节。所以本文只能根据有限的报道和网友的分析,总结相关信息,展现一些细微之处。
政府指派给杀人犯的律师非常尽职尽责。首先,他以“凶手和死者是情侣,玩后误杀”为由进行辩护。
从证据上看,林俊曾在同性恋交友网站上与M交换过照片,但他电脑里的7400多张照片中,没有一张是M的照片,身边的熟人也从未听他提起过M,警方在法庭上表示,即使筛选了林俊与凶手的电话记录和网上活动,也无法确定他们是何时以及如何相识的。
鉴于:
1.辩护律师的法庭表现非常卖力。(比如,为了质疑法医的检验报告,他在法庭上启动了凶器电磨锯作为演示,用锤子砸碎了桌面…质疑证人尖锐的问题…),并且相信自己在每个辩论点都做足了文章;
2.网络活动证据由控辩双方共享;
3.辩方试图证明“情人关系”的努力没有成功。
可以认为网络活动的信息确实模糊,不足以说明问题。
从林俊最后的活动来看,“约枪”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猜测,但一些细节并没有得到解释。借用网友做的图,翻译成中文方便整理案情:
案发日期是2012年5月24日星期四,气温29℃。
报道称【间接引用,时间不准确】:警方证实,下午5点,林俊在便利店结束工作后离开,晚上10点还在上法语课。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微妙的矛盾是,林俊最后从他的住处去了凶手的家,或者说,下课后直接去了凶手的家。
微博网友发现,林俊刚到蒙特利尔时,被中介骗去租了一套更贵的公寓。2011年8月,他开始在便利店工作,有时会坐地铁回住处。2012年5月初,他搬到了更便宜的新房,也离一所语言学校很近。他有一辆自行车,谷歌的骑行时间如下:
学校的语文课表是:周一-周四上课,每晚22: 10结束。晚上22点17分,在凶手家楼下的监控中发现。本来是下课后直接去凶手家的,没时间回住处。
但林俊的三个朋友在他失去联系后的第三天去了他的住所,从管理员那里拿了钥匙,进了房子。他们发现炉子上的锅里有油,桌子上有鸡蛋。书包等。都在家里,这绝不是旅行的迹象。林俊似乎是在准备做饭的时候离开的。
如果你说上课早,先回家准备做饭,临时决定去M,更有可能是因为“有约”之外的原因。
对于“”这种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秩序;个人的背后也可能有太多的原因,千差万别。其实我们也不能做什么深刻的道德批判。
根据日常生活,我们还应该看到其他的可能性:某种“民事关系”的可能性。
1所有报道均未提及“在凶手家附近发现林的自行车/书包”等信息。
蒙特利尔的公交票价比较贵。有些留学生宁愿每周去超市买菜,走几公里路来节省这笔费用。林靠自己有限的积蓄生活,在花钱上讲究节俭。他经常一天跑几个地方,比如大学、便利店、语言学校,尽量用自行车省钱。都说加拿大不丢自行车摩托车,但是有人偷车。
监控中,林没有背包,也没有t恤和短裤,看起来确实像是在家做饭。这样说也有道理,回到家,你已经放下了法语课需要的文具和书籍,做饭的时候接到电话,你就放下了工作去帮助别人。毕竟如果去约会,从家里出门完全有可能打扮得更整齐。
也许他们根本不了解对方。从监控上看,林和M之间是有“距离感”的,M让他先走,他就慢下来,不知道往哪里走,好像第一次来。林的帽子可能还有另一个目的:方便陌生人互相辨认(跨种族辨认的脸盲)。
m半年前从安大略省搬到蒙特利尔,最初住的公寓距离林工作的便利店只有几百米。
如果这样推测也有道理:起初,M经常光顾便利店,并与林发生了“熟悉”的关系;后来在一个交友网站上找到“熟人”,就有了交换照片的举动。对于同志来说,基友交友网也可以只是交友,加几个同城基友,感觉自己扩大了交往范围,并不代表一定要发展,一定要暧昧。
在这样一种笼统的“认识”下,M选定为对象后,与其结识,还可以用二手交易/帮忙修电脑/帮忙照顾宠物狗等“民事理由”把林叫到自己家里。
再者,林在的世界工作了好几年,他是同性恋也有十几年了。如果他是一个习惯开枪的老司机,应该知道“开枪有风险,至少搜一下”的常识。
m演过一部,最吸引眼球,最吹牛逼的经历。人们更容易出于好奇去搜索他和他的作品。他在网上有大量炫富的照片、招揽色情交易的广告、种族歧视等令人不适的言论。不难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交往对象。
如果他们的关系是一般的,只是为了“民事活动”而有关系,这种疏于防范就合理得多了。
我不是说林肯定因为有约而不认识凶手,所以他是无辜的。
他没有做任何伤害凶手或刺激其情绪的事情,所以他是无辜的受害者。当初很多媒体夸大猎奇成分,采用误导性标题,是可耻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一些观众一看到新闻,就会把受害者想得很坏。因为他的同性恋身份而指责他“生活不检点”、“与可疑的人为伍”,这是一种狭隘的表达。
林军旗:孤独的斗争
据林俊童年的朋友说,林俊从小就比其他孩子更聪明、更有上进心。他父母都是工人,家庭情况很一般。由于高考失利,他在武大的一所自考院校学习计算机,那里的学费很贵。毕业后,他成了一名程序员。搬到北京后(据说是微软),月薪达到1.7W,还能在按揭买房。
他的恋爱经历也比较坎坷,所以为了移民,他不惜在28岁的时候从零开始学法语,31岁的时候在异国他乡再次奋斗。他在加拿大读本科,专业是游戏编程,辅修电影摄影,因为根据一些规定,他不能以原来的学历在当地申请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为了维持生活费和法语课的开销,他在当地一家华人经营的超市打工,还抽空做了一份兼职。国内外的熟人都说他细心负责,热情开朗,上进,对人真诚。
林的一大特点是他缺乏防备:
一个朋友说,刚在北京认识的时候,几个人聚在一起打游戏。当林俊听说对方需要一个超级qq群进行营销时,他表示愿意借出自己的QQ号和密码。他的网盘上没有密码,所以很多人在事发后从网上找到了他的大量个人照片,包括他和他母亲的证件的身份证扫描件,还有一个中介骗了他两万块钱的录音。他打电话追回来,录音打官司。
总的来说,林的性格有“本分”的一面,他倾向于遵守规则,否则也不会这么辛苦的移民。在做着高薪工作的同时,他还经营着淘宝店,试图拿各种兼职赚钱寄给家人,而不是靠理财投资赚钱。他应该是个风险保守型的人物,不爱冒险。
他爱健身,有点自恋,对生活非常绝望。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时,他觉得在加拿大东部很危险。他买了很多盐放在家里。他出门的时候会故意把毛衣帽子拉过来盖在头上。这样的人会对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这种高危持什么样的态度,值得深思。
凶手:人格障碍,反复无常。
m悲惨的成长经历和大多数连环杀手一样:出身底层,父母酗酒,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16岁离家出走,没有一技之长,沦为女郎,受到多次暴力对待。18岁时,她被指控了一名智障少女,但由于原告撤诉,她没有被法律。后来有人挖掘他做模特,拍,但并不兴盛。他仍然不得不通过卖身和跳脱衣舞来挣钱。从那时起,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外表改善自己的处境,经历了几次整容手术,在一次失败的电视选秀后,他致力于成为一名“网络名人”。
一个和M谈过恋爱的变性人说M有暴力倾向,习惯用暴力发泄情绪。他有任性的一面,经常说自己的童年很悲惨,但两者之间有矛盾,你无法判断孰真孰假。他会跟你开玩笑说他杀了他的家人,同学,老师。当你信以为真的时候,他会窃笑说,刚才他是开玩笑的。
m对这个前女友也是相当不礼貌,故意诬陷她。杀人计划开始后,所有需要留地址的场合都留有她的地址。
m在网络上极度渴望关注。他用许多小号互相追逐,炫富,假装自己是一个拥有年轻漂亮财富的成功人士。他也是马甲神。他经常光顾的每个网站都有两位数以上的马甲,而且非常擅长精细划分战斗。他有70多个FB账户,20多个主页和50多个博客…
2010年,M放了一个视频:两只小猫被装进一个真正的空压缩袋里,用吸尘器把里面的空空气抽空。小猫们在镜头前挣扎着死去。在林俊被杀前18个月。
美国退伍军人瑞安·博伊尔(Ryan Boyle)觉得此人非常危险,于是展开了对虐猫者的网上追踪。老兵自己购买设备和软件,投入大量时间,聚集4000多名网友共同努力,在大量信息中大海捞针,锁定此人的真实内容和位置,向当地举报M虐待动物的行为。出于隐私保护的理念和法律真相空,官方机构并未采取有效措施,M再次针锋相对发布杀猫视频。
相反,志愿者通知了媒体。结果只有英国的《太阳报》刊登了相关信息,第二天就收到了M的投诉。该报采取强硬姿态回复此事,M再次示威,发出前述明确表示要杀人的邮件。这时,离林俊被杀还有五个月。
m对自己的网上痕迹比较小心,和自己的人反目成仇,把对方的信息放到网上报复。事发前两周,M的小号开始频繁动作,问对方“你看冰锥狂人的视频了吗?”“我已经看过了。为什么这么好的视频现在没有了?”目的是在视频正式发布前造势。
据此,志愿者向警察局和动物保护组织报警,但没有得到答复。他们没有能力做得更多。
五种耻辱压迫
在林俊,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两件事:善良进取的光明人性,以及同性恋者的困境。
当林俊13岁时,他的母亲曾经把一个弃婴带回家抚养。被误解为超生,无法登记。林俊辩称,他不能放弃女婴,甚至威胁要断绝母子关系。最后母亲托人想办法给女婴登记,成了一家人,关系非常好。
林俊文艺活泼,相貌出众,一直很受欢迎。在同学的记忆中,他内心丰富,偶尔流露出悲伤。大二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大四的医学生,他认定他是真的恋爱了。结局是一个在同性恋圈子里经常上演的故事:对方偷偷交了女朋友,准备按部就班的生活,在工作稳定,他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甩了他。
有传言说林俊在武汉有结过一次婚,离婚后去了北京。根据男友在法庭上的供述“我知道他结过一次婚”,可以判断是真的。放在90年代初的环境中去理解,失恋带来的悲伤和彷徨,父母的殷切期望,可能是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
这张照片来自林俊不设防的网盘,你可以看到他帮助陌生人的瞬间。右边的男人是林俊的男朋友拉姆·雷蒙德,一家软件公司的经理。两人在2009年的一次法语课上相识,在准备10年留学的时候确立了恋爱关系。LAM Raymond曾经带着林俊和他的父母兄弟一起过年,他们的长辈只当他们是好朋友。然后他们一起飞到加拿大,合租了一个小公寓。LAM Raymond不得不不时回到中国处理学习之外的工作。2011年7月,两个人同时拿到加拿大绿卡。
LAM Raymond在法庭上说,由于林俊的父母敦促他的儿子回国结婚生子,林俊提出与他分手。2012年5月中旬,两人正式分手,但仍保持良好关系,经常联系。也有传言说没有分手。林俊在她男朋友不在家的时候出轨。2012年1月,LAM Raymond在微博中转发了一条心理测试,并加了一句“如果你从来没有爱过我”的抱怨,似乎是两人闹矛盾的线索。
LAM Raymond以证人身份出庭,在巨大的曝光压力下回答尴尬的盘问问题,表现出了足够的责任心。一名记者在报道中用cri de Coeur(哭泣的心)来指代LAM Raymond,并在最后表示,这个谦逊的秃顶男子(他实际上比林俊小一岁,因为严重秃顶而剃了光头)对已故的爱人一直非常尊重和礼貌。如果M有更多的“善心”,也许林就不会死了。
在微博中,林俊相当活泼,经常晒健身成果、聚餐等各种活动,而LAM Raymond则保持低调,仿佛只为父母更新一次。两个人都不算恩爱,但是有一些温暖的互动。现在这两条微博已经关闭了,但我还记得在LAM Raymond先生的微博里看到这两张照片,我被深深打动了:
在你停泊的遥远的异乡,是否有一条长长的河岸…
多年以后,你会在河边等我吗…
微博发布于2011年4月,配文来自一首老歌。为什么在这条从头到尾都没见过林俊名字的微博里,只有这一天直接发了照片?我猜是出于某种喜悦,也许是关于某种承诺或约定。
不管分手的真相是什么,林峰遭受的一些歧视伤害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作为LGBT权益的支持者,支持同性婚姻法案,正是希望他们含蓄真诚的同性恋情感在中国得到尊重。
林俊在加拿大的第一个学期,一位外国老师在课堂上问:“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那些二十出头的青年学生回答,“创业,挣钱,不知道……林俊毫不犹豫的回答,为了找到爱情。”——除了天真和自发性,我清楚地看到了一个被压迫的人。
同性恋这个词已经被污名化太久了。
============================================================
事件发生后,林俊的家人得到了剑桥大学校友、蒙古国公民和网络爱好者的捐款和帮助,得以前往加拿大,并在那里呆了几个月,直到法院做出判决。
林俊的母亲在蒙特利尔受洗并皈依了基督,因为根据佛教的解释,她儿子与她的命运已经结束,根据基督的世界观,她仍然可以在天堂再次见到她的儿子。
m的律师后来以精神错乱为由选择了无罪辩护,当地舆论颇为担忧,因为他的父亲确实有精神病,而他自己也有咨询精神病医生的历史,因此很有可能真的能全身而退。
双方出动了十几名心理医生,最终控方的结论被陪审团赢得:M利用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事实申请残疾生活补助,因为他想不劳而获。他没有好好吃药,根本没有精神分裂症。他只是一个有一些人格障碍的自恋狂。当他杀死林俊时,他完全能够辨别是非。
经过一年半的庭审、法庭辩论、质证等程序,得出判决:一级谋杀罪名成立,终身监禁,25年不得假释(加拿大最重刑罚)。
林俊的父亲基本上出席了每一次法庭审判。在结案陈词中,他说他对判决和加拿大司法系统感到满意。但他出席法庭审判,看到凶手的悔悟或道歉。结果凶手丝毫没有悔意,这让他至今仍感到惋惜。
=============================================================
退伍军人瑞安·博伊尔总是责怪自己没能阻止M的杀人计划,他还责怪自己的另一个问题;是自己的强迫性加重了M的心理扭曲,让他成为变态杀手吗?
只有好人才会这样折磨自己。
有心理学分析认为,猫的脸长得像人类婴儿,所以虐猫是一种可怕的暴力升级。在凶手眼中,林俊这个亚洲面孔的男人可能不是人,而是猫和白人过渡的第一个杀手。如果这个案件不是偶然的,警方已经直接锁定了嫌疑人,M很有可能逃脱追捕,接连犯下杀人案件。
如果他天生,为什么他那么渴望被关注?他是被迫过度叛逆的吗?
也许答案是无解。
有没有什么反华反亚裔的势力诱导他对亚裔发泄暴力倾向?我们基本上无从得知。
从林俊和他的宠物猫“安迪哥哥”的互动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善良和单纯。
磨牙的猫草发芽时,他发一条微博“它的草长出来了”;有一次,那只猫靠在椅背上,软软地瘫在椅子上,就像人伸懒腰后懒洋洋的样子。林俊发微博说:谁家的猫懒成这样…(注:微博已删除,朋友们,不要贪便宜。现在每次搜索都是满满的吓人图片!)
他的好人形象因为一些是非、波折而模糊,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排除对他的揣测。
在我的家乡,曾经有一个神童,大学三年级,出国留学,在苏联酗酒而亡。
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因为一个老师教男生不要喝酒,说XX喝酒死了!后来听其他老师说XX是因为知道秘密才被官方下毒的。
这件事使我对林俊的案子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并迫使我接受了这样一种“我说不清”的状态。
我们自然没有时间去关注每一个不幸的案例,去求证各种谣言;但是对于一个不幸的解读,我们是不是应该试着积极,平和,摆脱偏见?
我们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殴打,网络暴力,言语欺凌,可能都是无意中的施暴者。当这些伤害施加在青少年身上时,很难预料会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一个朋友说:我支持别人是同性恋,因为我不想别人过得太苦;对于自己的孩子,我真的不希望他是LGBT,因为我不想让他过得太辛苦。
愿我们的明天更加平等,没有歧视。
对于有足够时间的年轻朋友来说,如果有兴趣搜索一下英文和法文的庭审报道,或许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信息。看控辩双方的有力交锋,从而了解英美法,也是一个小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