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薪14万
欢迎来到新加坡扎根。
3万新加坡元,折合人民币14.8万。无论哪个国家,如果一个人的月薪能达到这个水平,那他绝对是劳动人民中的佼佼者。
如果你是这样的“打工龙凤”,那么现在你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新加坡“扎根”。
2022年8月29日,新加坡宣布推出一种新的工作签证,这种签证被称为“顶级专业许可证”。如果你过去一年的月薪超过30000新加坡元(148000人民币),你可以申请工作签证登陆新加坡,而无需先找到雇主。在新加坡工作两年后,还可以申请永久绿卡。
月薪14万,年薪至少150万以上。中国有多少高级工?
我们可以先看看真实的薪资数据。
别说14万,月薪过万的已经超过了中国90%的劳动人民。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私营单位为57727元。按月薪一万算,年薪12万,所以很少有人月入过万。工资高的在北上广深大城市,这些城市月薪过万的不超过30%。
前段时间,CICC的一个操盘手被家人曝出月薪8万,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可想而知,月薪14万的人少之又少。
按照网上流传的各种大厂的工资标准,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是“大神”级别了。
我们以技术R&D岗位为例,看看各大厂的“程序员”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年薪过150万。
比如在阿里巴巴,员工需要达到P8级别,年薪中位数是191万。
比如华为,19级以上员工,年薪中位数186万。
例如,在字节跳动,员工需要达到3-1级,年薪中位数为171万。
比如腾讯,员工需要达到11级(3-3级),年薪中位数是165万。
比如百度员工需要达到T8级别,年薪中位数233万。
光看上面的工资,大家肯定都很羡慕,但是在大厂要爬到这种程度,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以阿里巴巴为例,达到P7已经是大部分程序员的天花板了。
这些“大神”很多都实现了财务自由,也是很多国家争夺的人才。
尤其是在新加坡这样求贤若渴的国家。
2、
新加坡为什么要“抢人”?
8月29日,这份“顶级专业许可证”出炉时,新加坡人力资源部长陈世龙表示:“新加坡必须保持开放,不能给投资者空怀疑或质疑的空间。新加坡资源稀缺,人力是唯一资源,人才引进是新加坡重要的前进战略。”
越是缺少什么,越是要强调。这么说,肯定是前段时间新加坡的“开放度”受到质疑。
2021年9月8日,新加坡总理公署国家人口与人才管理局发布《人口简报2021》:受疫情影响,新加坡总人口连续两年减少,截至今年6月约为545万人,较2020年同期减少4.1%。
要知道,新加坡在过去的20年里几乎没有经历过人口下降。这种20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加坡早期严格的防疫措施。
由于较早实施边境封锁管制措施,更多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已经在国外生活了至少12个月,这不包括在当地居民人口中。2020年,公民和永久居民的数量会相对较少。
此外,一些新加坡人因为疫情推迟了结婚和育儿计划。2020年,公民结婚人数比2019年下降了12.3%。在育儿方面,2020年公民新生儿将减少,与2019年相比减少3.1%。
但是,新加坡还是一个很务实的国家,比起疫情,他们更怕贫穷。于是后期防疫措施逐渐放松。自8月30日起,新加坡不再要求佩戴口罩,移民也无需保留疫苗记录。7天居家隔离措施也已解除。
这么做只是为了一件事——抢人,抢优秀的专业人士。
可能有人会觉得年薪150万的人在哪里都能过得很好。他们为什么要去新加坡?
新加坡对高收入人群的吸引力有很多方面。
比如这里是亚洲金融中心,很多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外汇的自由流动。因为这些公司的存在,创造了很多跨国工作岗位,在那些年吸引了数百万的高级工人。
中国很多大厂其实在新加坡都有分公司,或者收购了当地的企业,派自己人去。
最著名的就是阿里巴巴在东南亚买了一个电商平台,直接派了一个管理团队空。此外,包括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和华为在内的大型制造商将于2020年在新加坡设立更多分支机构,并在当地招聘人才。
作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之都,超过3500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地区总部,世界100强科技公司中有80家落户新加坡。
高科技企业那么多,自然要招更多的高级工。新加坡有多少人?这种人才需求在哪里可以得到满足?因此,新加坡不得不不断完善其工作签证制度,以方便更多的国际人才在新加坡“定居”。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由华人建立的国家。对于中国移民来说,新加坡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容易融入,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移民来到新加坡的原因。
以前中国的传统是“落叶归根”。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社会,他们总是想回到自己的祖国。而新加坡却让中国人“生根发芽”。
3、
让中国人“扎根”
在今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用中英文发表了讲话。在谈到新加坡的华人社会时,他谈到了新加坡独特的华人文化:
“近年来,许多人和团体对中国当地的语言、艺术和祖先组织进行了研究,反映了我们对文化成就的自豪。一个例子是新加坡华文促进会推出的新加坡中文资料库,里面收录了当地的词汇。这些词与中国其他社会的用法大不相同。
比如年轻人谈恋爱,我们这里会说“约会”。当我们旅行时,我们的意思是“吃风”。当我们觉得没什么事情是幸运的时候,我们会说“幸运”。另外一个,我们老板,叫“老板”。如果你听到我朋友这么说,我要和女朋友出去,出国观光,点一下头,你马上就知道他是自己人。
新加坡的华人已经不是在返根,而是在扎根。我们有自己的故事要讲,而且必须讲得精彩。”
李显龙这里所说的“本地华语”,是新加坡人在漫长的移民历史中创造的一种“新加坡普通话”。
这个“新加坡国语”的诞生,也说明了新加坡人“扎根”的曲折过程。
新加坡建国时,语言改革有两件大事。
一是让英语成为官方语言,二是消除汉语方言。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本人就是华人,大部分居民都是华人,但英语被视为官方语言,学校不得不用英语进行教学。这就是“全盘西化”,快速融入西方经济体系,让新加坡快速发展。
消除方言是为了让新加坡人放弃“乡党”的概念,增强新加坡人作为“想象共同体”的意识。
在新加坡的华人中,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两个省份:广东和福建。所以粤语和闽南语是最早新加坡的通用语言。因为他们说自己的方言,早期的新加坡人、广东人和福建人都在自己的社区工作和生活。
认为李光耀方言会造成华人与当地内斗的隔阂,于是原本有声有色的方言节目在强制措施下逐渐从电视台消失。
对此,李光耀说:“我以身作则,放弃了20年来一口流利的福建话。对于深知方言是争取选票利器的我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但我又能怎么办呢?因为我看到方言只是一种地方语言,局限性很大。在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执着于方言的‘亲密’是不明智的。假设我继续把我的政治资本留在福建方言里,让今天的新加坡人还说方言,那么今天的新加坡会是什么样子?我无法想象”。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新加坡人不仅英语流利,而且不再依赖方言交流。
“新加坡国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是马来语、方言和英语的混合体,只有新加坡人才能完全听懂。
就像新加坡的气质,融合了各种文化之后,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再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而是以自己是新加坡国民为荣。
这就是李显龙所说的“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