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所艺术史与视觉文化专业。还好今年遇到了本专业的360分复试线,终于顺利登陆。
借助新翔旭考研平台分享一下我的成功经验。我的经验不是给你带来很棒的学习方法,因为学习方法真的是因人而异的。而且我自己属于那种脑子不太好使,效率不高,但是勤奋可以弥补我的不足。(虽然没补多少)更多的是个人的总结和教训,希望写出来能给我这样基础差但愿意花时间的同学提供一个借鉴。最后,事实证明这是真的。只要努力,奇迹可能会发生,但不努力,奇迹不会发生。
至于2021年的改革,其实改革不大,基础知识点不会变。比如参考书目虽然做了很大调整,但并不意味着你要把所有的参考书都看完或者背下来。只能说那些参考书是一个方向,给你一个参考。具体来说,就是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参考书目里有三本艺术概论的书,但实际上你只需要掌握两本艺术概论,甚至可以掌握一本。没必要说一定要花时间把三本什么的知识点都背下来。因为这三本书的范围都是艺术理论范围内的知识点。
比如给了几本《艺术使人被称为人》之类的书,其实都是艺术的人文方面,你可以多读几篇这方面的论文,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必要大量背诵这本书。比如,外国电影的历史不给,但不代表不需要了解外国电影的历史。
所以参考书目只是一个参考范围。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指数。考研主要考一个人能不能开动脑筋,能不能灵活应变,有没有学习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在院校的选择上,一开始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北京电影学院之间纠结。后来看了两个学校的参考题,我觉得中国电影资料馆填了空题,大部分都是和电影有关的细节。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北京电影学院的《艺术概论》,更倾向于艺术理论的考题。
关于两门公共课的准备,很多大神都说了,我就不赘述了。只有以下参考文献:
1.不要听不在北京上海的同学诋毁你:考研政治任何一门考试都能考65分+……其他考区可能是这样,北京不一定。所以想考研政治拿高分,选择题很重要。这仍然需要时间。
2.英语真题的模拟在后期很重要。我觉得完整的三个小时做完一套卷子,把每一篇阅读拆开,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一定要多模拟多模拟,这样即使考场上的题很难,也能适度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至少正常发挥。英语准备了很久,因为之前基础只过了四级,六级还没过,所以过年寒假都在背考研单词。基本上,去年暑假之前,我都在学英语,语法,背单词。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是我打下了基础。
初试备考及答题体验:
当然,第一门专业课的重点是赵斌的《艺术概论》,没有任何基础读这本书是相当困难的,很容易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境地。刚开始我上的是艺术基础理论课,期间老师推荐了很多美学和艺术史的入门书籍,对我无论是专业1还是专业2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后面我会提到。
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去上《艺术概论》就会明白很多,明白了就会有学习的欲望。其实我很晚才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当我在7月份暑假开始上课时,我对艺术概论和专业课I只有初步的了解。但我觉得只要方法和效率得当,都不晚。学习是一个过程,读书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尤其是随着知识面的逐渐增加,你会发现,每读一遍,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因为我申请的本身就是艺术理论专业,而我的专业课一、二很大一部分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更有必要对专业课一进行深度拓展,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所以我在专业课1的学习方法可能更适合艺术史和视觉文化方向的考生。
我整理一下我从7月到初试的学习过程。其实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四个过程。基础——拓展提升——自己总结归纳——答题训练。
第一,基础基础有一个大概的框架。
1)熟悉书目
整理书目章节,做出大致框架,为二次展开奠定基础。当时我按照目录里的八个章节给整本书贴了标签,这样我就能很快找到我想看哪一章了。同时,如果不了解,也要大致看一遍,留下印象。
2)总结问题
启动的过程之前也说了,我开始是课后有一个大概的大纲,然后把每年的考题按照三类题型进行总结,大概是这样的。可以对问题设置策略有个大概的了解。比如对名词的解释,可能包括人名、艺术流派、审美观点等。,而且你也可以对难度等级有自己的估计,平时看书也会有自己的侧重点。
第二,提高拓展泛读,填知识点。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最长的时间。因为在细读赵斌《艺术概论》的过程中,我会结合有关美学、艺术史、艺术理论的书籍来阅读。遇到问题我也会去搜知网、微信或者知乎,找一些比较接地气的了解。
1)将《艺术概论》分类,按照相关程度来看。
比如我觉得第一章是艺术的本质+第三章是艺术的概念+第五章是艺术与美学=部分美学家的观点碰撞与交流。我把这个大类归为美学知识点,然后进行了美学的延伸阅读。
比如第四章重点介绍艺术史和艺术流派的知识。然后在看本章之前我会看一些艺术史的参考书目。
比如《视觉文化》第七章真的很难懂,所以需要一些后现代理论+哲学的知识。
2)推荐书目
艺术史:
现代艺术150年戈麦斯
艺术贡布里希的故事
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
美学类别: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邓晓芒的《西方美学史》
凌著《西方美学史》
美学原理,中国文化读本,叶朗
行走在美学中的宗白华
李泽厚《美的历程》
后现代文化理论: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论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詹姆逊
艺术理论:从荷马到鲍德里亚·罗伯特·威廉斯
电影:
钟达峰,《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郑雅玲
电影研究关键词苏珊·海沃德
因为艺术理论专业对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要求不是重点,我在这里只是有个基本的了解——所以参考书目也很基本。
3)拓展书目的阅读方式。
因为跨专业考美术理论没有基础,所以你需要结合泛读和精读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我的阅读工具一般是iPad,特别推荐三个软件:
lMarginNote
看书前,可以把书中的大章节、小标题做一个框架图,放在旁边。你可以对这本书有个大概的轮廓,下次也可以自己找重点资料看。(不能点餐的地方,特别方便)
显著
这个软件的一个优点是它有搜索功能。搜索你想要的关键词,就会弹出你放进去的论文和参考书目的关键词。本总结文章适用于纸质文献/电子版。也方便记笔记。
Onenote
记笔记特别方便,特别喜欢横向纵向研究知识点,经常把里面的表格作为学习工具。比如对于艺术绘画史的发展,我先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等进行横向比较。,然后纵向填写各自的时期、历史背景、当时思潮、绘画特点、寓意。这样这个形式就会越来越大,把自己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对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理解。同时,在时代背景下分析事物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在笔记本上完成。一般笔记本要整理两遍,一遍作为草稿,重要的再工整的写一遍。
三。总结和归纳(重要)
当你读完了延伸阅读,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就需要自己整理总结,产生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返回艺术概论
这一点真的特别重要,因为所有的收藏点或者问题都是基于这本书。当然,不确定改革后的题会更侧重于中国美术史的知识还是什么,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艺术概论》明确了一个考点的基本范围和对知识掌握的基本要求。
2)横向纵向对比记忆重点难点。
比如在美学和艺术理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家是如何看待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这种观点延伸到了艺术史的哪些流派?比如形象思维中表征和表现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3)去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一点也很重要。无论在回答中还是以后,你自己的文字作品或者艺术作品都不是别人的东西,你应该有自己的个人理解。但这个个人的理解需要有理论或美学观点的支撑。
第四,答题训练
后期到了10月底,觉得应该开始答题模拟训练了,然后就跟着学长的答题模拟训练,模拟了大概6、7遍。真的很有用。对答题方法或者知识点有了更实际的理解。也是我能够在今年的专业课考试中,以一个名词解释+一个简答题+一个毫无头绪的讨论,考上123的原因。(不高,但真的写不出来,感恩&尽力&满足)
1)名词解释比较令人满意。可以按照答案模板。对名词进行简单的解释和定义,补充其特点和重点内容。最后补充一下这个观点是有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
2)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你有一些观点或看法,而不是照搬别人看到的。
3)其次,无论你对任何考试的准备有多充分,都可能有一些你没见过或者没准备过的题。比如今年状元专业的《步步画卷》和屈原的名词解释,我真的没有任何印象,然后只能想成我能。比如我还是按照常规模板写定义(即使朝代不对),然后用我脑子里想要的相关知识点,比如第八章《艺术批评与艺术概念》中关于中国美术史的知识点。然后,不要放弃!!看到征文题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创新,实在写不出来,就想放弃。后来,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写800字。后来觉得专业100就不错了,专业123就挺满足了。所以,答题策略很重要。
关于专业课2
我的第二门专业课是和第一门专业课一起准备的,主要是一些美学流派和艺术理论中的一些重要动作。比如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总结了四个关键问题的历史,也就是一部美学的关键论题史。比如美的本质,对形象思维的理解,对典型的理解,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的理解。
官网的考试科目里也有介绍。请仔细研究以下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的学科介绍。“东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艺术的产生和生产,艺术的风格和流派,重要的艺术运动以及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此外,还要求学生对视觉文化研究有基本的了解。”可以把两年的真题放到本题的介绍里,自己感受一下题的重点。
东西方艺术史的发展:文艺复兴、卡拉瓦乔、立体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古典艺术特征。
艺术的生成与生产:柯林伍德的艺术是想象的过程,美的中心话题是什么,黑格尔情感论的内涵,“艺术是观念的感性显现”的过程与地位。
重要的艺术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弗兰茨·冯·季金根的信》中的历史悲剧观及其价值阐释。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集体意识、孔子的观点和怨恨。
视觉研究基础知识:景观社会,镜像理论,罗兰·巴特。
关于复试准备:
就是流程英语+专业面试问答。
虽然今年是网上复试,但我也提交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三年研究计划。(怕老师复试没什么可说的)我以为复试的问答可能会比较难,所以准备了所有提交的材料和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结果老师真的很平易近人,问的问题很简单……像日常聊天。是关于你为什么考这个专业,平时看什么书,喜欢看什么电影,研究生三年计划是什么,英语好不好。大约需要22分钟。
问题是专业很难抽签。还有几个专业问题大概是:
Q1:(我记不清了)请告诉我,根据什么,电影史可以用哪几种写法…
Q2:你认为美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3:为什么选择德勒兹?
Q4:说说你对德勒兹印象最深的理论观点,并用这个观点来分析一部电影。
其实知道初试排名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基本没希望了,因为上线的同学都是380分+,够六个名额了。而且每年艺术史和视觉文化专业的招生都是一个求多遇少的操作。但我还是积极准备,真的很幸运的上岸了。所以事实告诉我们,不到最后是不能放弃的。复试前一定要把你认为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和答案都写好。最好是半个月前在镜子前练习。(我可能只练了两三天,当时后悔没早点准备……)总之复试是确认你是不是真的愿意做学术研究,经得起你的磨炼的学生,而不是为了学校的名气想接空而去考艺术理论专业。如果在专业课上有困难,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新翔旭考研一对一辅导班,针对性强,课时协商灵活,课后免费答疑。对于准备专业课很有帮助。
(本文来自心翔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