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多交140分“亚洲税”?《哈佛大学被指歧视亚裔学生》一文引发热议。
▲资料图片:哈佛大学毕业典礼
大致来说,美国媒体报道称,非营利组织“公平录取学生”(Fair Admission of Students,SFFA)发布报告,指认哈佛大学在录取过程中涉嫌歧视亚裔学生。“尽管亚裔学生在入学考试中得分较高,但他们在性格方面的评价普遍较低。”报告还显示,如果一个亚裔学生的录取概率是25%;如果TA是白人,录取率是35%;如果TA是拉美裔,录取概率为75%;如果TA是非裔,录取概率会是95%。
这样的分析报告难免会让我们作为亚洲人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哈佛作为世界顶尖大学,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梦想。毕竟以中国美国常春藤名校录取比例最高的地区北京为例,只有0.14%左右。
言归正传,在SFFA发布报告的当天,哈佛大学在声明中否认了对亚裔美国人的歧视,称亚裔录取率在过去十年中已上升至29%。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哈佛大学将每个申请人分为四个类别,包括学术、课外活动、体育和个人。我们来看看那份报告的内容,分析一下2010年到2015年的招生数据。发现亚裔学生在“勇气”和“友善”等主观个人特质上得分特别低。于是该组织质疑哈佛参与歧视,并提出申诉。
虽然哈佛大学驳斥这些指控是无稽之谈,但是,我们可以从报告中嗅到一些关于亚裔学生的尴尬处境。目前哈佛大学和SFFA各持己见,一时半会儿下不了定论。SFFA已经将哈佛大学告上法庭,诉讼计划于2018年10月开始。美国教育部也已对哈佛大学招生中涉嫌种族歧视一事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有待观察。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约翰·肯尼迪总统签署的第10925号行政命令,即所谓的“平权法案”,旨在争取弱势群体(妇女和少数族裔)的利益,减少社会阶层的分化。出发点其实是好的。但近年来,它总是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质疑的声音不断高涨。
从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份研究数据可以看出,亚裔学生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高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才能进入美国一流大学。这些分数的差异被称为“亚洲税”。事实上,歧视亚裔的争议由来已久。2015年7月,一名亚裔父亲向美国教育部民权办公室投诉。他的女儿申请了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9所美国大学,但都被拒绝了。然而,她女儿班上十几个各方面与她不相上下或不如她的非亚裔学生,却被常春藤学校或其他一流大学录取;2016年5月,亚裔团体联盟对三所大学提讼,要求审理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在招生过程中对亚裔申请人的歧视。也就是说,亚裔学生必须保证自己各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更加努力学习,永远是百里挑一的尖子生,才能拿到世界顶尖大学的“入场券”。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美国名校不存在主观歧视,亚裔学生需要拿到更高的SAT成绩,并不是因为大学的主观歧视。“每个人都参加过管弦乐队,或者弹过钢琴,打过网球,想当医生,写过移民美国的文章。”这种独特性、能力或潜力的缺乏,使得亚裔学生更容易被视为“千篇一律的亚裔”。显然,这已经成为很多亚裔家长的担忧,也是美国大学申请季亚裔家庭花在申请辅导上的钱比其他任何族裔都多的原因之一。
但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文化背景不同,美国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教育制度与中国不同。在这样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个体优势的发挥,既有文化背景的原因,也有民族和生理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许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进入美国的各种大学学习和生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的关注,这正在潜移默化地扭转许多人对亚洲人的固有刻板印象;近年来,我国重点大学在科研论文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与欧美著名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正在加快。
毕竟进入大学只能算是人生全程马拉松的一个起点。考上一流大学是比别人领先了一点,但是这种优势能不能保持到最后,就看个人以后的表现了。不管是亚裔学生,华裔学生,还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你都要坚持自己选择的路,不管有多难。只有这样,你才能打破外界对自己的固有印象。
条条大路通罗马。金子总会发光。(文/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