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负伤的刘学保受伤的刘学保。
前言1967年,甘肃省永登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公案。当林场工人李试图炸毁当地一座水泥桥时,被及时发现并制止。结果,刘学保身体受伤,失去了左手。18年后,这起特大公案真相大白,始作俑者正是当年粉碎黑帮阴谋的刘学保。……
护桥英雄家喻户晓
甘肃永登县赤木哈村有一座长82米、宽7.6米的两孔水泥桥。最初,这座桥是为当地一家新工厂建造的。后来由于厂址变更,这座桥的建设也停止了。报废后,既不能通车,也不能行人。
1967年12月17日夜,大桥方向传来一声巨响,惊动了大桥后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大家冲出棚子,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只见在距离桥墩80多米远的马路上,一个头破血流的男子正坐在地上,双手在地上胡乱抓挠,大概是听到了人们的脚步声,嘴里断断续续地说着:
“我叫李…从连城农场……”
这时,离李60多米远的干涸的河滩上传来了呼救声。一个左手血迹斑斑的男人仰面躺在地上,还没等人们发问,他就自告奋勇:
“我是,高速公路上的人是来炸桥的。别管我,去看看。他身上可能有手枪,然后检查桥上有没有炸药。别让他跑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林场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用把李送到医院。李当天因头部受伤在医院去世,而左手受伤的接受了手腕截肢手术,失去了左手。
这位名叫刘学保的战士是连城某部的副班长。根据他的描述,当地公安局第二天进行了现场调查,但没有发现李大桥爆炸案的任何证据。最后,他不得不上报地区公安厅军管委和省公安厅军管委,要求“暂缓”此案,不能简单下结论。
但所在单位的领导,根据的自述,再加上李曾是宪兵,主观认定了“李要炸桥,而为保护桥而杀死李并抢夺点燃的炸药包,被抛出时身体受了伤”的事实。当天,他就急匆匆地向军区汇报了这件事,以示对刘学保的喜欢。
1968年1月,经上级领导批准,授予刘学保“英雄”称号,人民军派人全面收集刘学保的英雄事迹,并首次公开报道。随后《报》向全军介绍了刘学保的事迹,《人民日报》在头版转载了全文。
一时间,刘学保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他不仅被授予一等功,而且被树立为模范。他很快入党提拔,从副班长提拔为党委委员。他也成为九大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大门。刘学保的事迹被升华,被编入各种宣传小册子,还被写进小学课本。
在各种荣誉接踵而至的同时,李一家却遭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李的妻子被送到农村,在那里她受到虐待。最后,她不得不带着一对未成年的孩子,在外地四处流浪,最后在Xi安郊区和一个疯老头成了一家人。
当时,如果有人对刘学保保护大桥有任何异议,他们将立即受到无情的打击。新华社记者在林场采访时,对刘学保的事迹产生了一些怀疑,迅速成为林场最不受欢迎的人,最后灰溜溜地离开了林场。
10年后重启调查
十年很快过去了,在享受诸多荣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李大桥爆炸案”,并致信政府指出疑点:
1.当时现场只有和李,没有第三人证明李确实炸了桥;
第二,李的家人多次请愿,要求彻查此案,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3.当地政府敦促刘学保的部队进行审查,但最终结论没有上报当地政府。
1982年9月,永登县县委书记黄德友、县长张小山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李炸桥案”的问题。听到这里,大家立刻陷入了沉默。他们一方面是全国闻名的英雄,一方面是有着“不干净”历史的炸桥犯。如果检讨后发现刘学有问题,会怎样?
“我来说一句。”市委办副主任马云英打破沉默,说这个案子毕竟是大案。如果县里复查有困难,办可以接手。如果有问题,办会尽一切努力查明真相。
次年5月,马云英带着同事到永登县,亲自勘查了第一现场,并向当事人了解情况。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没有人确定李炸桥的事实,也没有人怀疑当年的所作所为。
回到县城后,马云英查阅了县公安局的原始档案,确实没有关于李炸桥的证据。与此同时,他们走访了的原单位,政治部的一位同志告诉马云英,他们没有李炸桥的任何定性证据。马云英不禁叹了口气:
“那就奇怪了。没有任何证据,炸桥是不能成立的。英雄从何而来?”
部队里的同志当即表示,一定配合他们复查。马云英回到兰州后,向市委做了正式汇报,并寻求的配合。室的同志把要求复查案件的报告送到军区大院时,不知什么原因没有送来。
马云英得知这一情况后,再次找到市委,要求以市委的名义上交报告。十多天过去了,明明文件已经签了却杳无音信。室的同志打电话来问。结果文件签的是当时的军区第一收发室,电话对面没有这个收发室。
室的同志没办法,只好拿着收条和军区的人当面对质。在秘书科的一堆废纸中搜寻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份文件。房山同志当时气不打一处来,却哭笑不得:
“请立即将这份文件转发给军方领导人。如果不能转发,我们就直接提交军委。”
没想到这句话很有效果。几天后,军区领导拿到文件,交给军区政治部承办。经军区和地方政府多次协商,由地方政府、军区、市办、公安局等7家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马云英被选为组长。
当年7月10日,调查组正式开始调查“李大桥爆炸案”。调查组成员到林场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体调查。然后,战士们去了6个省14个县区的32个单位,走访了90多人。几乎把当年知道这个案子的人都找了出来,拿到了上百份证明材料。
在研究了所有的证明材料后,调查组最终否定了李炸桥的结论。与此同时,刘学保有了当年事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兰州市委随后对调查组的报告作出了答复,并立即将此案移交市公安局调查。永登县委、市办对李一家的政策安置给予了高度关注。
“大英雄”沦为阶下囚
1983年11月,马云英和办的同志到陕西安置李一家,落实政策。经过一番寻找,马云英终于找到了李妻子朱的住处。当朱得知马云英的来意时,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马云英考虑到李家庭的悲惨遭遇,决定在执行政策时适当放宽尺度。经市委领导同意,朱和女儿的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给二儿子补助500元,用于修房子。
朱的大儿子当年被诬陷并放火焚烧了“刘学保事迹陈列馆”。入狱五年后,他重获自由。因为原单位不愿意接收,他只好靠打零工露宿街头。在办的帮助下,他回到了原单位,并安排了适当的工作。
朱的大女儿受不了当年的不公平待遇,去了武威隐居。室的同志了解情况后,把她调回兰州,安排在市房管局当工人。
在室妥善安置李家属的同时,公安机关开始对进行紧张的调查。兰州市公安局党组接到任务后,抽调人员组成专案组,对所有线索和证据反复研究核实,同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现场侦查实验。
当时,在对公安机关的描述中,他说他正要将李生擒时,突然发现桥上有蓝色火花。他马上意识到有人要破坏大桥,一口气冲到大桥的支撑洞口,发现里面有脸盆大小的炸药。
当时勘查过现场的同志证实,刘学保没有在他所说的地方发现任何取走或放置炸药的痕迹。为了验证导火索在夜间发出“蓝色火花”的证言,专案组的同志特意选择案件发生的当天,反复做了十几次实验。所有的结果都证明,导火索被摩擦,根本没有在火焰中发光,更不用说有蓝色火花了。
能充分证明没有炸药装药的是炸药装药的调查实验。正如刘学保所说,他发现了一个脸盆大小的炸药包,一般能装6公斤岩石炸药。单个5公斤重的炸药装药在1米的距离就会被击碎,即使在9米的距离也会受到中等程度的损伤。
当刘学保扔出这么大的炸药量时,结果是他的左手受伤,身体的其他部位完好无损,地面上没有爆炸的痕迹。刘学保的左手最多被雷管炸掉了。
所有的结果都充分证明刘学保的说法是无稽之谈。他自爆是“英雄”,而刘学保才是那个案子的真正罪犯。1984年4月,几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开车来到陕西三原县一家木厂门前。当他们拿出拘留证明时,曾经闻名全国的一级英雄刘学保脸色苍白,浑身颤抖:
“我知道这一天会到来……”
经过严格的审讯,刘学保供认了当时发生的事情。1966年刘学保参军后,他在地方上呆了很长时间,只是一个副班长,但刘学保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他从小就被许多英雄事迹所感染,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英雄,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
但是,和平年代难得一见英雄。1967年,刘学保随部队进入连城林场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经过精心策划,他跟随林工李·。在离桥不远的地方,他用石头、斧子等器械猛击李的头部,使他受了重伤。然后他来到河滩,用相当于纸雷管杀伤力的炸药炸了自己的左手。
这场自导自演的“护桥英雄”闹剧并未曝光,而是直接上报,编入小学课本,甚至制作成漫画发行,将作为英雄典范进行宣传教育。
1985年7月19日,可容纳5000人的永登县体育馆迎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人们在等待这场迟到了18年的公平审判。当刘学保被带上法庭时,审判长庄严宣布:
“经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学保无期徒刑,。”
公审会后,当地县委立即召开了会议,为李恢复了被冤假错案十八年的名誉。李的大女儿代表父亲上台,数次向台上台下的领导和群众鞠躬:
“对于党和政府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家老少都会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