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史》讲座入选教育部“优秀视频公开课”,“冶金与热处理原理”讲座入选辽宁省“优秀资源共享课”。“材料冶金科研院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从事高等教育教学20多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姜敏教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忘初心。
把最好的课程献给学生。
2007年从国外回到母校东北大学后,姜敏迅速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教学工作中。他不仅讲授材料热力学、冶金与热处理、相图研究、材料设计等本科课程,还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组织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等工作。他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虽然任务繁重,但她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勤奋工作。
在这些课程中,姜敏经常将前沿的材料科学内容引入课堂,并向学生介绍当前的科研案例,这是她的常规教学方法。在阅读文献、整理研究报告、参加学术会议时,她还必须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材料,编辑插入到课件中,或成为新的案例,或替换原有内容,或加工成思考问题。她还不断关注国内外相关课程的信息,包括在线公开课和海量开放在线课程,以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材料热力学和冶金及热处理都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合适的研究案例,力求形象地讲解理论的内涵,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冶金与热处理》是东北大学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平台课程,每年授课570余人。2010年接手该课程后,姜敏将之前分散授课的老师组织起来,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建设教学内容。一切都有回报。2014年,该课程入选“辽宁省优秀资源共享课程”,每年惠及数百名学生。因为认真备课,每门课讲授的内容流畅清晰,重点突出,与学生有实质性的互动,课堂效果受到好评。
“姜敏老师授课深入浅出,能够将经典的材料理论与材料工程实践、科研实例相结合,将材料科学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她的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课。”课后,学生们这样评价姜敏老师。
让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服务。
姜敏从未停止对高级人才培养理念的研究,尤其是对各大工科专业杰出人才的培养。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材料全过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和科技竞赛、校院合作、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有深入了解。,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专业视野狭窄,不了解自己专业的上下游知识。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可能会涵盖很多专业内容,尤其是绿色制造、材料短流程制备成为发展趋势后,更是凸显了这个问题。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姜敏大力倡导构建材料“冶炼-加工-处理-表征”的知识体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相关学科和专业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专业知识碎片化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很多高年级学生无法主动建立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材料热力学课程中,姜敏精心设计了两个涵盖复杂材料问题的大作业,引导学生将之前的专业内容串联起来,从新的高度全面分析问题。
学生想象力不足和思维不足有很大关系空。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知识传递,会导致部分学生思维懒惰。在她的课程中,每堂课都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邀请学生思考、回答甚至辩论。有时学生课后来找老师讨论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考。她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包括坐在后面角落的学生,他们也必须参与讨论。
学习过程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只在期末复习中拿高分,忽视平时课上的精彩,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不好的。近年来,姜敏承担的所有课程都改革了考试方法,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权重。虽然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动机的问题,但是对于促进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姜敏是一个沉默的园丁,但他总是保持他的使命,不忘自己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