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耶鲁大学校训名言(耶鲁大学的座右铭)

清华大学校训清华大学校训 鸦片战争前,西方传教士曾在中国内地传教,但数量较少,不受法律保护。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外国传教士获得了在中国自由传教的权利,开始涌入中国,企图以基督教征服中国

清华大学校训清华大学校训

鸦片战争前,西方传教士曾在中国内地传教,但数量较少,不受法律保护。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外国传教士获得了在中国自由传教的权利,开始涌入中国,企图以基督教征服中国。

但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基督教被视为“异端”而被排斥,传教士的单纯说教收效甚微。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兴办学校,希望通过学校达到迂回传教的目的。

因此,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在中国迅速发展。

据统计,到1900年,教会学校约有2000所,学生约4万人,其中教会中学约占10%。

在此基础上,教会大学应运而生。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有16所教会大学。其中,新教创办的大学有13所,罗马天主教创办的大学有3所。此外,还有一些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这些学校大多由美国和英国的教会管理。

据统计,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在教会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占中国大学生总数的12%到20%。1947年秋,学生11000人,考生人数是10倍。

为什么教会大学在旧中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吸引那么多中国学生报考?

主要原因是这些教会大学以其良好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成效赢得了国人,尤其是一些知名教会大学的认可。

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的灵魂,是校风的象征。它反映了办学者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因此受到办学者的高度重视。

回顾民国时期几所知名教会大学的校训,可以发现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校训起草者们鲜明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宝库中值得借鉴的特殊部分。

(一)圣约翰大学校训

圣约翰大学是由美国圣公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其前身是1879年在培雅学院、都恩学院、神道学校基础上建立的圣约翰学院。

自1995年以来,该大学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科目进行教学。

1905年,学校成为官方大学,并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

有四所学院,即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以及一所附属预备学校。成为美国政府承认的在华教会大学。

1913年,圣约翰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

后来发展成为拥有5个学院(原来的4个加上后来的农学院)和16个系的综合性教会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圣约翰大学是中国最早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教会大学,也是唯一以外国名称命名的教会大学。它曾被誉为“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培训学院”。

圣约翰大学的校训原是英文“光明与真理”。翻译成中文就是“光明与真理”。意思是鼓励年轻人皈依上帝或接受基督教的感染,让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时扮演“人民的君子和领袖”的角色。

校训和美国著名的教会大学耶鲁大学一样,只是“光”和“真理”的位置颠倒了。

弗朗西斯·李斯特·霍克斯·波特校长以此为圣约翰大学的校训,希望通过培养牧师来教育人民,发展教派,传播教义。

1888年6月,弗朗西斯·利斯特·霍克斯·波特成为弗朗西斯·利斯特·霍克斯·波特学院的主管时年仅24岁。

起初,他不想在圣约翰学院工作。后来,他改变了主意,投身于教会教育。

他认为教会大学应该直接为教会服务,如果只靠直接传道,无异于“在沙子上盖房子”。

因此,他主张在中国建立著名的教会大学,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自己的学校。他曾经写道,“通过努力工作和更多的支持,有一天我们将在这里建立一个伟大的教会机构。”

弗朗西斯·李斯特·霍克斯·波特(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应该效仿美国著名大学,而不是“只有两个教授和相应设施的小学院”。

人们认为,教会大学在弗朗西斯李斯特鹰波特是第一使命,然后是教育。

五四之后,“反基督教运动”、“收回受教育权运动”、“教育独立运动”在中国一次次兴起,在民族主义空兴起之前,教会学校也面临空之前的压力。

因为中国政府要求所有教会学校必须注册,否则不允许招生。圣约翰大学害怕立案会妨碍其宗教性质和传教机构的地位,所以不愿意在中国政府注册。后来担心不立案学校就关门了。

权衡利弊后,弗朗西斯·李斯特·霍克斯波特认为:

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立案总比关闭学校好…我相信,在困境中继续开启,比因为我们的自由受到限制而放弃,更符合基督的精神。因此,陆续采取了一些与立案相关的措施,如将宗教课程改为选修课,增加国内教师数量等。,作为立案的铺垫或准备。

当他看到立案必须有中文校训时,弗朗西斯·李斯特·霍克斯·波特想了很久,准备修改原来的校训,但他仍然坚持中文校训也要体现圣约翰大学的传教性质,为教会教育服务。

弗朗西斯·李斯特·霍克斯·波特来到中国后,对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深有感触。他认为儒家文化是“难忘的、启蒙的”、纯洁的、高尚的,代表了中国的最高理想。

他特别推崇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认为这句话是中性的格言,既不带有宗教色彩,也不带有政治色彩,富有辩证法,有助于理解基督教教义,因此不会影响学校的传教工作。

所以他在1931年第一次申请立案时,就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定为圣约翰大学的中文校训。

(二)金陵大学校训

南京大学是基督教在南京创办的一所高等学府,在中国教会大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金陵大学的前身之一是汇文书院,创建于1888年。

1910年,南京联合书院并入汇文书院,改名金陵大学。

建校之初,没有校训。

当时金陵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基督化人格”,即培养“基督牺牲服务的精神”,“培养健全的民族,发扬博爱精神,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

其实就是推广基督教化教育。

当时学校的宗教氛围非常浓厚,宗教仪式非常严格,宗教课是必修课。

所以一开始学校只开设文科和一些数学课程,陶行知和陈宇光是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20世纪20年代“反基督教运动”和“收回受教育权运动”后,北京政府要求各级各类教会学校注册,并规定董事会半数以上为华人,校长为华人。

于是,1927年,金陵大学(以下简称金大)有了第一位中国校长——陈宇光。

陈宇光认为教会“在中国办学应尊重中国”。因此,他上任当天就明确表示,根据我国政府的法律法规进行立案准备是“刻不容缓的第一要事”。

1927年学校向国民政府申请立案,1928年获得批准。

立案后,学校逐步改变性质,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抗战前,学校发展成为文理农并举的综合性大学,有20个系,其中农科最好,学校享有“中山之英”、“华南之雄”的美称。

1942年2月23日“父亲纪念周”,陈宇光在《校长朗诵会》中明确将真、诚、勤、仁作为晋大的校训。提出校训的这份“校长校训”原文如下:

今天是什么日子,也就是我们学校四年前搬到成都正式上课的第一天?自八·一三事件以来,京都的学校按照文部省的命令搬到了其他地方,人们陷入了恐慌。由于我们学校在北京历史悠久,没有被轰炸破坏,为了稳定首都的人心,我们决定留在北京开学,维持首都的天气。

全校师生即使在敌机频繁干扰的情况下也能继续教学。随着战事逼近宁远,他立即想办法离开北京,西进。

船和车很少,交通堵塞。幸运的是,在学校所有同事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得以分批进入四川。

时光荏苒,四年过去了,没有感觉就忘不了过去。有三件事值得纪念。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两点都是在抗日战争中经历过的。第三,真诚勤奋的行动,这是我们学校五十多年来的校训。第三,符合新大学教育的宗旨。

今天的大学教育是一个外壳,它的灵魂是丈夫坚强的意志、努力的工作和真诚勤奋的行动。身体和灵魂都是完整的,然后大学教育才是完美的。

一百天后,陈宇光在《给这位即将毕业的同学的礼物》一文中阐述了金大的校训。

不同的是,陈宇光把校训中“真、诚、勤、仁”的前两个字改成了“真、实、勤、仁”。

他认为办学最重要的是“诚”,可以避免“诚、勤、仁”作为“诚”的歧义。他在《给这位即将毕业的同学》一文中这样解释校训:

《易》曰:“忠以德,辞以诚,贵在商言商。”子曰:“言必信,行必敬。”所有的心都是忠诚的,所有的话都是真实的,忠诚的人是真诚的。

王阳明说:“一个前朝的君子,对世人的恶行置之不理,千代不闻,只求自己是对的。不要让一时的名声迷惑了他的头脑。”寻求真理的人是真实的。

《书》说:“业广而勤。”韩昌黎说:“爱是仁。”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诚实、真实、勤奋、仁爱”,你对它印象深刻。幸运的是,离开学校后不要忘记它。

根据陈宇光的解释,可以看出忠信就是真心,求真就是真理,勤劳就是勤奋,博爱就是仁爱。

需要指出的是,金大的上述校训是书面语言中最早的提法。但据金大校友回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金大读书时,经常听到校长陈宇光讲“诚、真、勤、仁”。

由此可见,该校训可能在案发之初就已确立,只是当时并未刻意宣传。

(三)燕京大学校训

燕京大学是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其前身是1869年的六合书院和1870年的汇文学堂。到19世纪末,这两所学校分别发展成为华北联合大学和汇文大学。

这两所学校于1916年合并。燕京大学于1919年正式成立,司徒雷登是第一任校长。

我们学校的英文名一开始是“北京大学”,后来因为和当时著名的国立北京大学一样,改名为“燕京大学”。

司徒雷登上任后,对学校进行了改革。首先,他为学校正名,结束了校名之争。

然后,和郭查理、傅两位老师商量,为学校拟定校训。

他们三人都是在中国出生的传教士,他们有着相同的办学理念。他们认为教会学校应该是、科学精神和方法、无畏探索精神的混合体。

希望他们制定的校训不只是用来装点门面,更重要的是表达燕京的办学宗旨,成为激励学生和校友的精神力量。

他们三人的共同意图是选择圣经中精彩的箴言作为校训。

郭查理和傅之一主张用耶稣的话来说:“人不是用来被服务的,而是用来服务别人的。”(《马太福音》第20章第28节)

司徒雷登认为这毕竟与大学教育有些不同,于是他想起了刻在弗吉尼亚大学大门上的一句希腊语:“你必须知道真相,真相会让你自由。”(《约翰福音》第8章第32节)

这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写在学校大门正上方的弗吉尼亚大学校训。

这句话也刻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大门的顶部。

他们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这两句话似乎表达了燕京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精神,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将两者结合起来。

就这样,“以真理为服务的自由”(英文: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被定为燕京大学的校训。之后校训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写在校门上方。

结语

通过研究知名教会大学的校训,我们不难看出,知名教会大学的校训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寓意深刻。它既明确了办学宗旨,又注重受教育者人格和素质的培养。

校训发挥着良好的校训作用,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一些曾就读于知名教会大学的校友仍然记得母校的校训。大多数人认为母校的校训对他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激励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知名教会大学的校训是探讨起草者各自教育思想的一个视角。通过分析知名教会大学校训的内涵,揭示了办学者对教育宗旨和办学理念的个性化追求,解释了知名教会大学在当时复杂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

虽然办这些教会大学的目的是传教,但校训中所包含的一些教育理念,如学术自由、服务社会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98870.html
1
上一篇香港大学面试流程(香港大学面试时间)
下一篇 日本大学研究生申请时间(日本早稻田大学申请条件)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